“詎識林下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詎識林下勝”全詩
石苔為誰碧,我輩坐乃稱。
絲毫無愧容,照此冷泉鏡。
竹樹亦如我,不與春色競。
匏尊未用酌,一見百盧醒。
土囊發饕風,無波此終定。
革履漢臣心,恐未敵茲瑩。
木杪夜月孤,庶其許相映。
分類:
《冷泉亭》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冷泉亭》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詩詞。詩意清新,通過描繪冷泉亭的景色和自身的心境,表達了詩人超然物外、寧靜自樂的情感。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金鞍驟紫陌,難知林下之勝。石苔為誰碧,我等坐此方可稱心滿意。絲毫無愧容,借此冷泉之鏡。竹樹也如同我,不與春色比美。匏尊還未斟酌,一見便使百盧清醒。土囊散發饕風,無波浪勢也終將平定。革履的漢臣之心,恐怕難以抗拒這種明亮的誘惑。木頂上的夜月孤單,或許能夠互相映照。
這首詩詞通過冷泉亭的描繪展現了一幅寧靜、閑適的景象。詩人用"金鞍驟紫陌"來形容冷泉亭的美麗景色,以此來表達其獨特之處難以言喻。石苔碧綠的顏色引發了詩人的思考,不禁產生了對于美的歸屬感。詩人坐在冷泉亭旁,觀照著冷泉中的倒影,心滿意足地認為自己不愧為這樣的景致所映照。詩人將自己比作竹樹,與春天的美景相比較,表達了超然物外、不與俗世爭艷的心境。
在詩詞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了匏尊和百盧醒,這是指古代的酒器。詩人意味深長地說,匏尊還未斟酌,一見便使百盧清醒,暗喻欲望和誘惑來得太快,令人難以拒絕。土囊發散饕風,指的是吹散欲望的風。詩人認為,欲望和紛擾終將會平息,重歸平靜。然而,詩人擔憂革履的漢臣之心難以抵擋這種明亮的誘惑,即指自己內心的紛亂。
最后兩句"木頂上的夜月孤單,或許能夠互相映照",表達了詩人對于寧靜和自我反思的渴望。夜晚的月亮獨自懸掛在樹木的頂端,與自己的內心相互輝映,寄托了詩人對于與自然相融合、與內心和諧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冷泉亭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詩人超然物外、寧靜自樂的心境,展現了一種追求心靈平靜與自我反思的意境。
“詎識林下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ěng quán tíng
冷泉亭
jīn ān zhòu zǐ mò, jù shí lín xià shèng.
金鞍驟紫陌,詎識林下勝。
shí tái wèi shuí bì, wǒ bèi zuò nǎi chēng.
石苔為誰碧,我輩坐乃稱。
sī háo wú kuì róng, zhào cǐ lěng quán jìng.
絲毫無愧容,照此冷泉鏡。
zhú shù yì rú wǒ, bù yǔ chūn sè jìng.
竹樹亦如我,不與春色競。
páo zūn wèi yòng zhuó, yī jiàn bǎi lú xǐng.
匏尊未用酌,一見百盧醒。
tǔ náng fā tāo fēng, wú bō cǐ zhōng dìng.
土囊發饕風,無波此終定。
gé lǚ hàn chén xīn, kǒng wèi dí zī yíng.
革履漢臣心,恐未敵茲瑩。
mù miǎo yè yuè gū, shù qí xǔ xiāng yìng.
木杪夜月孤,庶其許相映。
“詎識林下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