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卑濕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沙卑濕地”全詩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飛。
洲白蘆花吐,園紅柿葉稀。
長沙卑濕地,九月未成衣。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岳州晚景》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岳州晚景》是唐代詩人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給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晚景寒鴉集,
秋聲旅雁歸。
水光浮日去,
霞彩映江飛。
洲白蘆花吐,
園紅柿葉稀。
長沙卑濕地,
九月未成衣。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岳州的秋日景色。晚上,涼爽的秋風吹拂著,寒鴉聚集在一起。秋天的聲音傳來,旅行中的雁群歸來。夕陽的光輝映照在水面上,飛翔的霞光在江面上閃耀。洲上的白蘆葦散發出花朵的香氣,園子里的柿子樹上紅艷的果實稀少。長沙的土地潮濕而卑下,九月的時候還沒有成熟的衣物。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岳州的秋日景色,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敏感和細膩的觀察力。詩中使用了具體的形象描繪,如"晚景寒鴉集"、"秋聲旅雁歸"、"水光浮日去"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秋天的涼爽和景色的變化。同時,詩中還運用了對比手法,如"洲白蘆花吐,園紅柿葉稀",使詩意更加鮮明。最后兩句"長沙卑濕地,九月未成衣"給人以深思,暗示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狀況的關注和思考。
整體上,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唐代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對時光流轉和生活變遷的感慨之情。
“長沙卑濕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zhōu wǎn jǐng
岳州晚景
wǎn jǐng hán yā jí, qiū shēng lǚ yàn guī.
晚景寒鴉集,秋聲旅雁歸。
shuǐ guāng fú rì qù, xiá cǎi yìng jiāng fēi.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飛。
zhōu bái lú huā tǔ, yuán hóng shì yè xī.
洲白蘆花吐,園紅柿葉稀。
cháng shā bēi shī dì, jiǔ yuè wèi chéng yī.
長沙卑濕地,九月未成衣。
“長沙卑濕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