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一輪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道一輪孤”全詩
火威馳迥野,畏景鑠遙途。
勢矯翔陽翰,功分造化爐。
禁城千品燭,黃道一輪孤。
落照頻空簟,馀暉卷夕梧。
如何倦游子,中路獨踟躕。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夏日可畏(一作丘為詩)》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可畏(一作丘為詩)》是一首唐代的詩詞,作者是張籍。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夏日可畏(一作丘為詩)
赫赫溫風扇,炎炎夏日徂。
火威馳迥野,畏景鑠遙途。
勢矯翔陽翰,功分造化爐。
禁城千品燭,黃道一輪孤。
落照頻空簟,馀暉卷夕梧。
如何倦游子,中路獨踟躕。
中文譯文:
炎炎夏日即將過去,熾熱的風吹拂。
火焰熊熊蔓延在廣闊的原野,景色可怖而熾烈。
力量高懸如飛翔的陽翰,功績分散于造化之爐。
禁城中的千品蠟燭,在孤獨的黃道上燃燒。
余暉頻頻灑在空的席簟上,夕陽卷起夕陽樹。
疲倦的游子,為何在中途猶豫不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的景象和其中蘊含的意象。夏日的風吹拂著,溫暖而熾熱,給人一種壓迫感。詩中用"火威"來形容夏日的炎熱,形象地表達了炎夏的烈日和火燒的感覺。"火威馳迥野,畏景鑠遙途"意味著炎熱的景象遙遠而可怖,給人一種威脅和畏懼之感。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陽光的力量和光輝。他將陽光比作飛翔的陽翰,意味著陽光高懸在天空中,照耀著大地,并創造了自然界的萬物。"功分造化爐"表達了陽光的力量在創造和造化中的分布和作用。
詩中還出現了禁城和黃道的意象。禁城中的千品蠟燭象征著皇宮中的照明設施,而黃道一輪孤則指的是太陽在黃道上的孤獨旅行。這兩個意象都暗示著皇宮中的孤獨和權力的象征。
最后兩句描繪了夕陽西下時的景象。夕陽的余暉灑在空的席簟上,形成美麗的光影效果,夕陽卷起夕陽樹,給人一種寧靜和溫暖的感覺。
整首詩通過對夏日景象和相關意象的描繪,傳達了夏日的炎熱和壓迫感,以及陽光的力量和光輝。同時,詩中還透露出對皇宮權力的思考和對游子彷徨的關注。整體上,這首詩表達了對夏日的復雜情感和哲思,展示了張籍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獨特見解。
“黃道一輪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kě wèi yī zuò qiū wèi shī
夏日可畏(一作丘為詩)
hè hè wēn fēng shàn, yán yán xià rì cú.
赫赫溫風扇,炎炎夏日徂。
huǒ wēi chí jiǒng yě, wèi jǐng shuò yáo tú.
火威馳迥野,畏景鑠遙途。
shì jiǎo xiáng yáng hàn, gōng fēn zào huà lú.
勢矯翔陽翰,功分造化爐。
jìn chéng qiān pǐn zhú, huáng dào yī lún gū.
禁城千品燭,黃道一輪孤。
luò zhào pín kōng diàn, yú huī juǎn xī wú.
落照頻空簟,馀暉卷夕梧。
rú hé juàn yóu zǐ, zhōng lù dú chí chú.
如何倦游子,中路獨踟躕。
“黃道一輪孤”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