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暗有時沖石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燭暗有時沖石柱”全詩
燭暗有時沖石柱,雪深無處認沙堤。
常參班里人猶少,待漏房前月欲西。
鳳闕星郎離去遠,閤門開日入還齊。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早朝寄白舍人、嚴郎中》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晨政務剛開始,鼓聲剛響,但天還沒亮,雞尚未鳴叫;我坐在羸弱的馬背上,踏著一片凍泥走在空蕩的街道上。燭光昏暗,有時直透石柱,而在雪深的路上,我無處尋找到熟悉的沙堤。作為參與朝廷事務的官員,我所能看見的同僚依然很少,只等著天亮后在房前的漏水聲中,月亮慢慢西斜。像飛翔的鳳闕一樣的高高的階梯和高樓,給郎官離去帶來遙遠的距離感。宮門早已打開,日頭逐漸升起,我回到皇宮時,大家齊聚一堂。這首詩可以理解為作者對朝廷生活的描繪和思考,表達了對朝政失意和郊外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展示了唐代士子的日常生活和困擾之處,描繪出了一幅清朝朝政官員的畫面。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燭暗有時沖石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cháo jì bái shè rén yán láng zhōng
早朝寄白舍人、嚴郎中
gǔ shēng chū dòng wèi wén jī, léi mǎ jiē zhōng tà dòng ní.
鼓聲初動未聞雞,羸馬街中踏凍泥。
zhú àn yǒu shí chōng shí zhù,
燭暗有時沖石柱,
xuě shēn wú chǔ rèn shā dī.
雪深無處認沙堤。
cháng cān bān lǐ rén yóu shǎo, dài lòu fáng qián yuè yù xī.
常參班里人猶少,待漏房前月欲西。
fèng quē xīng láng lí qù yuǎn, gé mén kāi rì rù hái qí.
鳳闕星郎離去遠,閤門開日入還齊。
“燭暗有時沖石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