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士共追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茅山道士共追尋”全詩
閑憐鶴貌偏能畫,暗辨桐聲自作琴。
長嘯每來松下坐,新詩堪向雪中吟。
征南幕里多賓客,君獨相知最校深。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送楊州判官(一作贈茅山楊判官)》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送楊州判官(一作贈茅山楊判官)
應與煙霞離世情,茅山道士共追尋。
我欣賞你清逸的外表,他能區分桐音自繪琴。
你常常高聲呼嘯松下,新詩能在雪中吟。
作為征南幕府的賓客,你獨自了解我最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張籍送別楊州判官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判官離開塵世的表情,以及他對茅山道士的追求。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判官要離開塵世的情感,使用了煙霞來象征世俗之事,表達了判官出世的意愿。茅山道士是指向往修行的人,他們都在追尋與判官一樣的離世境界。
詩的第二句贊美了判官高尚的品質。作者喜歡判官清逸的外貌,而茅山道士能發現桐樹上的音響是自己親自制作的琴。這種比喻將判官的美麗與道士的智慧相結合,描繪出他們的卓越之處。
詩的第三句描述了判官時常在松樹下高聲呼嘯,并能在雪景中吟唱新詩。這暗示判官的豪情和才華,以及他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詩的最后兩句提到判官是征南幕府的主要客人,但作者認為自己與判官有更深的交情。這表達了作者對判官真誠友誼的重視。
整體上,這首詩通過對判官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他離開世俗生活的理解和敬佩之情,同時也描繪了判官高尚的品質和才華。
“茅山道士共追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áng zhōu pàn guān yī zuò zèng máo shān yáng pàn guān
送楊州判官(一作贈茅山楊判官)
yīng de yān xiá chū sú xīn, máo shān dào shì gòng zhuī xún.
應得煙霞出俗心,茅山道士共追尋。
xián lián hè mào piān néng huà,
閑憐鶴貌偏能畫,
àn biàn tóng shēng zì zuò qín.
暗辨桐聲自作琴。
cháng xiào měi lái sōng xià zuò, xīn shī kān xiàng xuě zhōng yín.
長嘯每來松下坐,新詩堪向雪中吟。
zhēng nán mù lǐ duō bīn kè, jūn dú xiāng zhī zuì xiào shēn.
征南幕里多賓客,君獨相知最校深。
“茅山道士共追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