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長如白玉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遙望長如白玉枝”全詩
貯財不省關身用,行義唯愁被眾知。
藏得寶刀求主帶,調成駿馬乞人騎。
未曾相識多聞說,遙望長如白玉枝。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贈王司馬》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王司馬》是唐代詩人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笏朱衫年少時,
久登班列會朝儀。
貯財不省關身用,
行義唯愁被眾知。
藏得寶刀求主帶,
調成駿馬乞人騎。
未曾相識多聞說,
遙望長如白玉枝。
詩意:
這首詩以贈送王司馬為題,描繪了一個年輕人的形象和他的心境。詩人通過描述這個年輕人的外貌和行為,以及他內心的思考和感受,表達了對他的贊賞和祝愿。
賞析:
這首詩詞的開頭兩句“白笏朱衫年少時,久登班列會朝儀。”直接描繪了這個年輕人的形象。他穿著朱紅色的官袍,手持白色的文案(象征官職),已經多次登上班列,參加朝會的儀式。這表明他在年輕時就已經在朝廷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成就。
接下來的兩句“貯財不省關身用,行義唯愁被眾知。”揭示了這個年輕人的為人處世之道。他不計較個人財富,更注重關心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義和眾人的評判。他擔心自己的行善行義會為人所知,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祿。
下面兩句“藏得寶刀求主帶,調成駿馬乞人騎。”表達了這個年輕人的渴望。他藏起了一把寶刀,希望能夠找到一個真正有資格使用它的主人。他調教了一匹駿馬,期望能夠有人能夠騎上它。這表明他有著追求卓越和追求真理的心態,希望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最后兩句“未曾相識多聞說,遙望長如白玉枝。”表達了詩人對這個年輕人的景仰和贊美。詩人并不是直接與他相識,而是通過傳聞和他的事跡來了解他。然而,即使只是遠遠地望著他,他的形象依然像白色的玉枝一樣高遠和美麗。
總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對一個年輕人的描繪,表達了對他的贊賞和祝愿,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對高尚品德和追求真理的崇敬。詩詞運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具有朗朗上口的韻律和節奏感,給人以深遠的思考和啟發。
“遙望長如白玉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wáng sī mǎ
贈王司馬
bái hù zhū shān nián shào shí, jiǔ dēng bān liè huì cháo yí.
白笏朱衫年少時,久登班列會朝儀。
zhù cái bù xǐng guān shēn yòng,
貯財不省關身用,
xíng yì wéi chóu bèi zhòng zhī.
行義唯愁被眾知。
cáng dé bǎo dāo qiú zhǔ dài, diào chéng jùn mǎ qǐ rén qí.
藏得寶刀求主帶,調成駿馬乞人騎。
wèi zēng xiāng shí duō wén shuō, yáo wàng zhǎng rú bái yù zhī.
未曾相識多聞說,遙望長如白玉枝。
“遙望長如白玉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