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王粲竟何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荊州王粲竟何依”全詩
兒孫長大衣裝少,婢仆頑慵廩餼微。
交恥虞翻猶不死,荊州王粲竟何依。
玉筒已想黃鐘動,只有心灰自懶飛。
分類:
《十一月二十日南至二首》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一月二十日南至二首》是宋代詩人方回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十一月二十日南至二首
至節今年始得歸,
祀先牲酒亦無幾。
兒孫長大衣裝少,
婢仆頑慵廩餼微。
交恥虞翻猶不死,
荊州王粲竟何依。
玉筒已想黃鐘動,
只有心灰自懶飛。
譯文:
今年至節才得歸家,
祭拜祖先的牲畜也不多。
兒孫們漸漸長大,衣裝卻很簡單,
家中的仆人也懶散,糧食供應微薄。
歷史上的恥辱屢次發生,但虞翻依然活著,
荊州的王粲卻無處安身。
美玉的笛子已經想象中響起,
只有我的心已經失去了激情,變得懶散地飄逝。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歸家的場景,表達了詩人方回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在描繪家庭景象時,通過對兒孫和家仆的描寫,展現了歲月的流轉和衰老的現象。他感嘆家族衰落,同時也反思了歷史上的恥辱和無奈的現實。最后,他以玉筒想象黃鐘的動靜,抒發了自己內心的失落和冷淡。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文字,凝練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對社會現實的憂慮和對歷史的惋惜。詩人通過對家族衰落和生活瑣事的描寫,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他以交恥虞翻、荊州王粲等歷史人物的命運,暗示了歷史的殘酷和無奈。最后,詩人通過玉筒黃鐘的比喻,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冷漠和迷失。整首詩情感沉郁,言簡意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荊州王粲竟何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ī yuè èr shí rì nán zhì èr shǒu
十一月二十日南至二首
zhì jié jīn nián shǐ dé guī, sì xiān shēng jiǔ yì wú jǐ.
至節今年始得歸,祀先牲酒亦無幾。
ér sūn zhǎng dà yī zhuāng shǎo, bì pú wán yōng lǐn xì wēi.
兒孫長大衣裝少,婢仆頑慵廩餼微。
jiāo chǐ yú fān yóu bù sǐ, jīng zhōu wáng càn jìng hé yī.
交恥虞翻猶不死,荊州王粲竟何依。
yù tǒng yǐ xiǎng huáng zhōng dòng, zhǐ yǒu xīn huī zì lǎn fēi.
玉筒已想黃鐘動,只有心灰自懶飛。
“荊州王粲竟何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