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里仙家常獨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洞里仙家常獨往”全詩
暗修黃箓無人見,深種胡麻共犬行。
洞里仙家常獨往,壺中靈藥自為名。
春泉四面繞茅屋,日日唯聞杵臼聲。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太白老人》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太白老人》
朝代:唐代
作者:張籍
日觀東峰幽客住,
竹巾藤帶亦逢迎。
暗修黃箓無人見,
深種胡麻共犬行。
洞里仙家常獨往,
壺中靈藥自為名。
春泉四面繞茅屋,
日日唯聞杵臼聲。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述的是一個名叫太白老人的隱士的生活狀態。太白老人居住在東峰一帶,他身穿竹帽、藤帶,甚至連竹帽和藤帶都主動來迎接他。太白老人默默修煉《黃庭經》,卻無人知曉。他深深地種植著胡麻,和一只狗一起行走。太白老人常常單獨進入洞府中,他有一壺靈藥,并以此自稱“太白”。春天的泉水環繞著他的茅屋,每日只聽見杵臼的聲音。
這首詩通過描繪太白老人樸素而寧靜的生活,展現了隱士的追求自由和超脫俗世的精神。太白老人居住在東峰,與自然和諧相處,用竹巾和藤帶來標志自己的身份。他修煉《黃庭經》的事情深居人知,他的默默奮斗只是為了個人修行而非外界的贊譽。他與狗為伴,無人相伴,行走在修行的道路上。太白老人進入洞府,獨自與靈藥為伴,這表明他有著超凡脫俗的境界。春天的泉水環繞著他的茅屋,杵臼的聲音一天一天地伴隨著他的生活。這些景象展現了隱士的平和寧靜的生活態度和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揭示了一個隱士的修行生活和與自然的和諧,展現了追求自由、超脫塵世的人生態度。
“洞里仙家常獨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i bái lǎo rén
太白老人
rì guān dōng fēng yōu kè zhù, zhú jīn téng dài yì féng yíng.
日觀東峰幽客住,竹巾藤帶亦逢迎。
àn xiū huáng lù wú rén jiàn,
暗修黃箓無人見,
shēn zhǒng hú má gòng quǎn xíng.
深種胡麻共犬行。
dòng lǐ xiān jiā cháng dú wǎng, hú zhōng líng yào zì wéi míng.
洞里仙家常獨往,壺中靈藥自為名。
chūn quán sì miàn rào máo wū, rì rì wéi wén chǔ jiù shēng.
春泉四面繞茅屋,日日唯聞杵臼聲。
“洞里仙家常獨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