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使宣時百辟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內使宣時百辟聽”全詩
海北蠻夷來舞蹈,嶺南封管送圖經。
白鷴飛繞迎官舫,紅槿開當宴客亭。
此處莫言多瘴癘,天邊看取老人星。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送鄭尚書赴廣州》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圣朝選將手持符節,
內使宣布時令,百官俱傾聽。
來自海北的蠻夷舞蹈,
來自嶺南的封管送來圖經。
白鷴在空中飛繞歡迎官舫,
紅槿在宴客亭中盛開。
在這里別說多瘴癘,
只需抬頭看老人星便知。
詩意和賞析:
該詩描繪了當時唐朝將領鄭尚書赴任廣州的景象。將領手持著符節,受到內使宣布時令,百官聚集在一起聆聽。在送行的過程中,來自海北的蠻夷跳舞,嶺南的封管送來圖經,顯示了鄭尚書赴任的威嚴和重要性。白鷴飛繞歡迎官舫,紅槿開放在宴客亭中,增添了安祥和熱鬧的氛圍。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廣州地區雖然有些瘴癘,但是天空中老人星卻依然明亮穩定,意味著鄭尚書將能夠順利赴任。整首詩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送行的場面和情景,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內使宣時百辟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èng shàng shū fù guǎng zhōu
送鄭尚書赴廣州
shèng cháo xuǎn jiāng chí fú jié, nèi shǐ xuān shí bǎi pì tīng.
圣朝選將持符節,內使宣時百辟聽。
hǎi běi mán yí lái wǔ dǎo,
海北蠻夷來舞蹈,
lǐng nán fēng guǎn sòng tú jīng.
嶺南封管送圖經。
bái xián fēi rào yíng guān fǎng, hóng jǐn kāi dāng yàn kè tíng.
白鷴飛繞迎官舫,紅槿開當宴客亭。
cǐ chù mò yán duō zhàng lì, tiān biān kàn qǔ lǎo rén xīng.
此處莫言多瘴癘,天邊看取老人星。
“內使宣時百辟聽”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