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湓浦城中為上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湓浦城中為上佐”全詩
湓浦城中為上佐,爐峰寺后著幽居。
偏依仙法多求藥,長共僧游不讀書。
三省比來名望重,肯容君去樂樵漁。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寄白二十二舍人》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白二十二舍人》是唐代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早知內詔過先輩,
蹭蹬江南百事疏。
湓浦城中為上佐,
爐峰寺后著幽居。
偏依仙法多求藥,
長共僧游不讀書。
三省比來名望重,
肯容君去樂樵漁。
詩意:
這首詩詞是作者張籍寄給名叫白二十二的朋友的。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過去行事不慎的懺悔之情以及對友人的傾訴。作者對自己過去在官場上的不得志、在江南地區的無所作為感到懊悔,同時對白二十二的離去表示理解和祝福。整首詩流露出作者對官場生涯的不滿以及對清凈自然生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己行事不慎的自責和對友人的告別,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首兩句"早知內詔過先輩,蹭蹬江南百事疏"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在官場上失意的懊悔之情,感嘆自己對前輩的教誨沒有及時領悟,并對自己在江南地區的無所作為感到遺憾。
接下來的兩句"湓浦城中為上佐,爐峰寺后著幽居"描繪了作者隱居在湓浦城和爐峰寺后的幽居生活,顯示了他對清凈自然環境的向往和對塵世紛擾的厭倦。
下面兩句"偏依仙法多求藥,長共僧游不讀書"表達了作者追求仙法和修煉之道的偏好,以及與僧人結伴游玩而不讀書的生活態度。這些描寫體現了作者對于超越塵世的向往和對修身養性的追求。
最后兩句"三省比來名望重,肯容君去樂樵漁"表達了作者對白二十二離去的祝福和理解,表示他對白二十二放棄名利,追求悠閑自在的樵漁生活的支持和贊賞。
整首詩詞以自我反省和告別友人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的厭倦和對自然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傳遞了對友人的祝福和理解,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湓浦城中為上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bái èr shí èr shè rén
寄白二十二舍人
zǎo zhī nèi zhào guò xiān bèi, cèng dèng jiāng nán bǎi shì shū.
早知內詔過先輩,蹭蹬江南百事疏。
pén pǔ chéng zhōng wèi shàng zuǒ,
湓浦城中為上佐,
lú fēng sì hòu zhe yōu jū.
爐峰寺后著幽居。
piān yī xiān fǎ duō qiú yào, zhǎng gòng sēng yóu bù dú shū.
偏依仙法多求藥,長共僧游不讀書。
sān xǐng bǐ lái míng wàng zhòng, kěn róng jūn qù lè qiáo yú.
三省比來名望重,肯容君去樂樵漁。
“湓浦城中為上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