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當飲此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寧當飲此清”全詩
泉味天下最,莫許他郡偕。
寧當飲此清,饑腸鳴如雷。
廣斥豈不富,咸濁良可咍。
謂茲大龍窟。
無乃由齊諧。
患不甘且冽,榛莽能久埋。
心惻或不食,汲路荒蒼苔。
蒙養內自充,何嫌世好乖。
君子有本性,勿問塞與開。
成功故偶耳,隱德彌佳哉。
分類:
《次韻賓旸龍泉》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賓旸龍泉》是宋代詩人方回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國名稱貧瘠,地處千巖之間。
泉水的味道最佳,不容其他地方共享。
寧可飲下這清泉,饑餓的腸胃咆哮如雷。
廣闊的土地何嘗不富饒,混濁的水源何必稱贊。
這個被稱為大龍窟的地方,豈非由齊諧之氣所形成。
苦惱于不甘且冷落,茂密的草木能夠長久掩埋。
心中感到悲涼,或許無法進食,取水的路途荒蕪而長滿青苔。
但在這荒涼之中自我滋養,又何妨對世俗的好壞有所厭棄。
君子有自己的本性,不必問及邊塞的開闔。
成功只是偶然而來,隱德卻更加美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實的手法表現了小國的貧瘠和荒涼,通過對比描繪了這個地方的一口清泉的珍貴和特殊。詩人表達了對這清泉的珍愛之情,寧愿飲用這清泉解渴,也不愿與其他地方共享。這種珍貴的泉水成為了小國的一種驕傲和自豪,也是小國的特色之一。
詩人進一步探討了土地和水源的關系。他認為廣闊的土地本應富饒,而混濁的水源并不值得稱贊。詩人以混濁的水源喻示社會上的世俗之物,暗示著世俗的浮躁與虛妄。相比之下,他將泉水比喻為大龍窟,暗示其源頭純凈,可能指代著高尚的品德和精神的滋養。
詩人在描繪小國的貧瘠和荒涼時,流露出一種苦悶和無奈。他表達了對世俗浮華的不滿,同時也表現出對自身境況的憂慮。然而,他依然堅守自己的本性,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對世俗的好壞有所厭棄。他認為成功只是偶然而來的,而真正的美好在于內心的隱德。
整首詩詞以小國的貧瘠與清泉的珍貴為線索,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冷漠和對內心美好的追求。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反映了他對世界的獨立思考和獨特見解,表達了對高尚品德和內心充實的向往。
“寧當飲此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bīn yáng lóng quán
次韻賓旸龍泉
xiǎo guó hào jí tǔ, gēn jù qiān yán wēi.
小國號瘠土,根據千巖隈。
quán wèi tiān xià zuì, mò xǔ tā jùn xié.
泉味天下最,莫許他郡偕。
níng dāng yǐn cǐ qīng, jī cháng míng rú léi.
寧當飲此清,饑腸鳴如雷。
guǎng chì qǐ bù fù, xián zhuó liáng kě hāi.
廣斥豈不富,咸濁良可咍。
wèi zī dà lóng kū.
謂茲大龍窟。
wú nǎi yóu qí xié.
無乃由齊諧。
huàn bù gān qiě liè, zhēn mǎng néng jiǔ mái.
患不甘且冽,榛莽能久埋。
xīn cè huò bù shí, jí lù huāng cāng tái.
心惻或不食,汲路荒蒼苔。
méng yǎng nèi zì chōng, hé xián shì hǎo guāi.
蒙養內自充,何嫌世好乖。
jūn zǐ yǒu běn xìng, wù wèn sāi yǔ kāi.
君子有本性,勿問塞與開。
chéng gōng gù ǒu ěr, yǐn dé mí jiā zāi.
成功故偶耳,隱德彌佳哉。
“寧當飲此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