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人中最少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九人中最少年”全詩
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哭孟寂》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哭孟寂》是唐代張籍所作的一首詩詞。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曲江院里題名處,
On the plaque at Qujiang Garden,
十九人中最少年。
The youngest among the nineteen.
今日春光君不見,
Today, my lord, you don't see the spring,
杏花零落寺門前。
The apricot blossoms fall in front of the temple gate.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的悲傷和哀思之情。詩詞開頭提到“曲江院”,這是當時有名的游園之地,意味著詩中的人物曾經是一個享受無憂生活的高官顯貴。然后,作者通過“十九人中最少年”的描寫,暗指詩中的人物早逝,年紀最小。
接著,詩詞通過“今日春光君不見”表達了孟寂已經不在世的事實。春光是生機勃勃和繁花盛開的象征,而詩中的人物已經錯過了這美好的春光,無法再欣賞到它。詩末的“杏花零落寺門前”是一種寓意,表達了自然的變幻和人事的無常。杏花零落,不僅僅代表春天的離去,也暗示著人世間的無常和生命的脆弱。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逝去的人物的悼念,展現了詩人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無常的深刻感悟。它通觸人心的傷感情懷,同時也呈現了唐代文人對于世俗事物和人生境遇的洞察和領悟。
“十九人中最少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 mèng jì
哭孟寂
qǔ jiāng yuàn lǐ tí míng chù, shí jiǔ rén zhōng zuì shào nián.
曲江院里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
jīn rì chūn guāng jūn bú jiàn, xìng huā líng luò sì mén qián.
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
“十九人中最少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