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足莼鱸不嘆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粗足莼鱸不嘆窮”全詩
只信一朝飛舴艋,何知五度落梧桐。
絕憐牛女常遭謗,粗足莼鱸不嘆窮。
世外世間異天壤,政須深谷臥秋風。
分類:
《六月二十八日立秋》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六月二十八日立秋》是宋代方回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六月二十八日立秋
平生為客太匆匆,
已上西江又復東。
只信一朝飛舴艋,
何知五度落梧桐。
絕憐牛女常遭謗,
粗足莼鱸不嘆窮。
世外世間異天壤,
政須深谷臥秋風。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方回作為游子的心情和對人生的思考。他形容自己一生奔波匆忙,一會兒在西江上,一會兒又東行。作者信任命運,相信自己會在某一天飛越困境,然而他卻不曾預料到五次的失敗和挫折。他同情受到誹謗的貧窮女子,認為平凡的人也值得同情和尊重。詩的最后,作者表達了對世俗的厭倦,希望能夠遠離塵囂,躲避政治紛爭,安靜地享受秋風。
賞析:
方回的《六月二十八日立秋》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對現實的不滿。他將自己比作一位長期流浪的客人,感嘆平生匆忙無常。西江和東行象征著他的旅途和奔波,而"飛舴艋"則是他對自己命運的寄托。然而,作者并未料到五次的落梧桐,這表明他的努力和期望都未能如愿。詩中的"牛女"和"莼鱸"則是對社會底層人士的同情和憐憫,作者認為貧窮和平凡并不應該成為他人嘲笑和指責的理由。最后,詩人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疲倦和對寧靜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夠遠離塵囂,躲避政治紛爭,享受寧靜的秋風。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通過對自己和他人的反思,詩人表達了對命運的期許、對底層人士的同情以及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對比,增加了詩詞的藝術張力,使讀者更能體味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粗足莼鱸不嘆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ù yuè èr shí bā rì lì qiū
六月二十八日立秋
píng shēng wèi kè tài cōng cōng, yǐ shàng xī jiāng yòu fù dōng.
平生為客太匆匆,已上西江又復東。
zhǐ xìn yī zhāo fēi zé měng, hé zhī wǔ dù luò wú tóng.
只信一朝飛舴艋,何知五度落梧桐。
jué lián niú nǚ cháng zāo bàng, cū zú chún lú bù tàn qióng.
絕憐牛女常遭謗,粗足莼鱸不嘆窮。
shì wài shì jiān yì tiān rǎng, zhèng xū shēn gǔ wò qiū fēng.
世外世間異天壤,政須深谷臥秋風。
“粗足莼鱸不嘆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