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稍已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山稍已倦”全詩
茗至即仰啜,即復起端坐。
拓窗眼豁然,如見天宇大。
金碧何太麗,玉雪不受涴。
向來宴豢人,魂兮復誰些。
積沙東西移,怒潮日夜簸。
煙表越樹細,云端海鵲過。
人生僅如尺,倏忽分寸挫。
萬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
分類:
《頻至子由書齋追記游事》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頻至子由書齋追記游事
行山稍已倦,徑作坦腹臥。
茗至即仰啜,即復起端坐。
拓窗眼豁然,如見天宇大。
金碧何太麗,玉雪不受涴。
向來宴豢人,魂兮復誰些。
積沙東西移,怒潮日夜簸。
煙表越樹細,云端海鵲過。
人生僅如尺,倏忽分寸挫。
萬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
【詩詞的中文譯文】
頻頻來到子由的書齋,追憶游歷的點點滴滴。
行走山間稍感疲倦,徑直躺下平放腹部。
香茗送來立即仰頭啜飲,然后再度起身端坐。
推開窗戶,眼前豁然開朗,仿佛見到遼闊的天地。
金碧輝煌何等美麗,玉雪潔白不染污漬。
往日的宴會豢養了許多人,我的靈魂啊,又屬于誰呢?
積聚的沙土東西遷移,怒潮日夜翻騰。
煙霧在遠山的樹梢上細薄飄散,云端的海鷗飛過。
人生短暫如尺寸,轉瞬間被磨損。
千萬年來只有一曲悲歌,這悲歌又能與我相和諧呢?
【詩意】
這首詩由宋代的詩人方回所寫,描述了他在書齋中回憶游歷的心情與感慨。詩中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各種景物和情感,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短暫和歷史長久的思考。
詩人行山疲倦后躺下,喝茶時仰頭飲盡,然后重新端坐起來。他打開窗戶,眼前一片開闊,感受到天地之大。金碧輝煌的景色、潔白無瑕的玉雪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在詩中,作者提到過去的宴會,雖然豢養了許多人,但靈魂卻屬于誰呢?這句話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追問。他觀察到沙土的遷移和怒潮的翻騰,以及煙霧在遠山間細細飄散,云端的海鷗飛過。這些景象使他感嘆人生短暫而易逝,仿佛一切都在瞬息間消逝。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萬古一悲歌的思考,問道這悲歌又能與他相和諧嗎?這句話體現了作者對歷史長久、人生短暫的感悟和疑問。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細膩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書齋中的心情和思考。詩中的景物描寫雖然簡短,但通過凝練的語言和意象,傳遞出深遠的意蘊。
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人生短暫、時光易逝的主題。他在行山疲倦后躺下,體驗到平和寧靜的感覺。茶水到來,他仰頭飲盡,然后重新端坐起來。這一過程中,詩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轉瞬即逝的現實。拓開窗戶后,他看到遼闊的天地,金碧輝煌和潔白無瑕的景色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這些景象與人生的短暫相互對比,強調了時間的無情和人生的脆弱。
詩中還涉及到對歷史和人生意義的思考。作者提到過去的宴會,雖然養育了許多人,但最終靈魂又歸于何處?這個問題探討了個體在歷史長河中的渺小和存在的意義。詩人還觀察到自然界的變化,如沙土的遷移和怒潮的翻騰,以及煙霧在山間彌散、云端的海鷗飛過。這些景象呈現了時間和自然的力量,進一步凸顯了個體的短暫和微小。
最后的兩句"萬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表達了對歷史和命運的思考。詩人意識到自己只是眾多悲歌中的一員,對于歷史和宿命的抗爭似乎微不足道。這種思考呈現出對人生意義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對歷史和命運的無奈和疑問。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體命運的描繪,展示了人生短暫和歷史長久的主題。詩人的思考和追問使得詩意更加深沉和感人,引發讀者對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行山稍已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ín zhì zi yóu shū zhāi zhuī jì yóu shì
頻至子由書齋追記游事
xíng shān shāo yǐ juàn, jìng zuò tǎn fù wò.
行山稍已倦,徑作坦腹臥。
míng zhì jí yǎng chuài, jí fù qǐ duān zuò.
茗至即仰啜,即復起端坐。
tà chuāng yǎn huò rán, rú jiàn tiān yǔ dà.
拓窗眼豁然,如見天宇大。
jīn bì hé tài lì, yù xuě bù shòu wò.
金碧何太麗,玉雪不受涴。
xiàng lái yàn huàn rén, hún xī fù shuí xiē.
向來宴豢人,魂兮復誰些。
jī shā dōng xī yí, nù cháo rì yè bǒ.
積沙東西移,怒潮日夜簸。
yān biǎo yuè shù xì, yún duān hǎi què guò.
煙表越樹細,云端海鵲過。
rén shēng jǐn rú chǐ, shū hū fēn cùn cuò.
人生僅如尺,倏忽分寸挫。
wàn gǔ yī bēi gē, bēi gē shú yǔ hé.
萬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
“行山稍已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