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累石塚界沙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累累石塚界沙洲”全詩
機深已盡吞吳策,事變空成守蜀謀。
江月四時猶耿耿,云山千古謾悠悠。
天公若遂興劉愿,功烈應非管樂儔。
分類:
《八陣臺》郭印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陣臺》是宋代詩人郭印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八陣臺前水流湍急,周圍有一座座石塚和一片沙洲。詩人把八陣臺比作深不可測的機關,它已經吞沒了吳國的計策,而事實上的變故使得守蜀的謀略變得毫無意義。江中的月亮照耀四季,云山卻千古悠遠而虛無。如果上天能夠實現劉備的愿望,那么他的功業就必定非同凡響,不是普通的樂儔(指音樂伴奏)所能比擬的。
這首詩以八陣臺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詩人的感慨,展現了深遠的詩意。詩人以八陣臺的形象隱喻政治局勢的復雜和變幻無常。水流湍急、石塚界沙洲,形象地表達了世事變幻的無常和不可捉摸性。詩人借用八陣臺的機關來暗示戰爭和政治斗爭中的復雜性和危機感。然而,吳國的計策已經被吞沒,守蜀的謀略也變得無用,表達了詩人對于努力和計劃的無奈和失望。
詩中的江月和云山則象征著自然的恒久和永恒,與政治權謀的短暫和轉瞬即逝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對比凸顯了人事紛繁的虛妄,對于歷史和世事的沉思和感慨。
詩的結尾表達了對劉備的祝愿和期待,如果天公能夠應允劉備的愿望,那么他的功業必將非凡,不是普通的樂伴所能超越的。這里以劉備為代表,表達了對于有志之士的情感和對于理想成就的希冀。
整首詩通過對八陣臺的描繪和對政治斗爭的反思,展示了人事紛繁和世態炎涼的主題,表達了詩人對于歷史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同時也展示了對于英雄人物的贊頌和對于理想成就的向往。
“累累石塚界沙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zhèn tái
八陣臺
bā zhèn tái qián shuǐ jí liú, lěi lěi shí zhǒng jiè shā zhōu.
八陣臺前水急流,累累石塚界沙洲。
jī shēn yǐ jǐn tūn wú cè, shì biàn kōng chéng shǒu shǔ móu.
機深已盡吞吳策,事變空成守蜀謀。
jiāng yuè sì shí yóu gěng gěng, yún shān qiān gǔ mán yōu yōu.
江月四時猶耿耿,云山千古謾悠悠。
tiān gōng ruò suì xìng liú yuàn, gōng liè yīng fēi guǎn yuè chóu.
天公若遂興劉愿,功烈應非管樂儔。
“累累石塚界沙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