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棗花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小樹棗花春”全詩
長槍江米熟,小樹棗花春。
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
犬書曾去洛,鶴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葉,山杯鎖竹根。
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云。
分類:
作者簡介(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李賀 翻譯、賞析和詩意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是唐代詩人李賀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掃斷馬蹄痕,衙回自閉門。
長槍江米熟,小樹棗花春。
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
犬書曾去洛,鶴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葉,山杯鎖竹根。
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李賀在昌谷山居的情景。詩人在這個幽靜的山居中,掃除了馬蹄的痕跡,關上了衙門,歸隱自閉。詩中描寫了江米熟了、棗花盛開的春天,表現了大自然的興旺和生機。詩人在壁上懸掛著自己心中所向往的寶貝,坐在簾前閱讀著角巾,表現了他對古代文化的欽佩和追溯。詩人提到自己曾經去過洛陽傳遞消息,現在卻懊悔當初游歷秦地。他將茶葉封存在土甑中,竹根鎖住山杯,顯示了他對茶文化和山林生活的熱愛。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船上的月亮的好奇和對劃船者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李賀山居生活的描寫,展現了他的思想情感和對自然、文化的熱愛。他將自己的山居當作一個隱逸的世界,在這里他追求心靈的寧靜和自由。詩中的景物描寫簡練而富有意境,如長槍江米熟、小樹棗花春,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景象。詩人通過向壁懸掛如意、閱讀角巾等細節,表達了對古代文化的尊崇和對傳統價值的追溯。詩中的犬書曾去洛、鶴病悔游秦的表述,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游歷經歷的反思。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船上月亮和劃船者的思念,增添了一絲離愁別緒。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示了李賀獨特的個性和藝術風格。
“小樹棗花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ǐ wèi fèng lǐ yì chāng gǔ shān jū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
sǎo duàn mǎ tí hén, yá huí zì bì mén.
掃斷馬蹄痕,衙回自閉門。
cháng qiāng jiāng mǐ shú, xiǎo shù zǎo huā chūn.
長槍江米熟,小樹棗花春。
xiàng bì xuán rú yì, dāng lián yuè jiǎo jīn.
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
quǎn shū céng qù luò, hè bìng huǐ yóu qín.
犬書曾去洛,鶴病悔游秦。
tǔ zèng fēng chá yè, shān bēi suǒ zhú gēn.
土甑封茶葉,山杯鎖竹根。
bù zhī chuán shàng yuè, shuí zhào mǎn xī yún.
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云。
“小樹棗花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