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薪拾去朝炊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松薪拾去朝炊黍”全詩
身老方知生計拙,家貧漸覺故人疏。
松薪拾去朝炊黍,漁火分來夜讀書。
怨鶴驚猿應待我,臺山何日賦歸歟。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庚)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偶書》黃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偶書》是宋代詩人黃庚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頻繁流轉的生活,以及他在歲月變遷中對舊時廬舍和故友的思念之情。
詩意表達了作者多年來漂泊的心境。他在江湖中四處流浪,蹤跡頻繁墮落,同時回憶起荒廢已久的故居。在年老之后,他才意識到自己生計的拙劣,家境貧困使得故友漸漸疏遠。然而,盡管生活艱辛,作者仍然保持著對學問的熱愛。他用拾取的松柴做早餐,用從漁船上分來的漁火讀書。
賞析這首詩,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孤獨和對過去的眷戀。他的生活貧困而艱辛,但他依然保持著對知識的追求。詩中的怨鶴和驚猿象征著作者的心境,他希望有人能夠理解和陪伴他。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家園的思念,他期待著能夠歸去臺山并寫下賦詩。
詩人黃庚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自己在漂泊生活中的苦悶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這首詩給人以深思和共鳴,讓讀者感受到了歲月流轉中的迷茫和孤獨,以及對家園和情感聯系的渴望。
“松薪拾去朝炊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shū
偶書
pín nián zōng jī duò jiāng hú, sān jìng huāng tái yì jiù lú.
頻年蹤跡墮江湖,三徑荒苔憶舊廬。
shēn lǎo fāng zhī shēng jì zhuō, jiā pín jiàn jué gù rén shū.
身老方知生計拙,家貧漸覺故人疏。
sōng xīn shí qù cháo chuī shǔ, yú huǒ fēn lái yè dú shū.
松薪拾去朝炊黍,漁火分來夜讀書。
yuàn hè jīng yuán yīng dài wǒ, tái shān hé rì fù guī yú.
怨鶴驚猿應待我,臺山何日賦歸歟。
“松薪拾去朝炊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