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身鴻過蒙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超然身鴻過蒙上”全詩
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風清十二闌。
滄海氣侵珠佩濕,明河影逼玉簫寒。
超然身鴻過蒙上,何必蓬萊跨紫鸞。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庚)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修竹有樓名與造物游對秦望山五云門》黃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修竹有樓名與造物游對秦望山五云門
秦望諸山隱幾看,
仙居縹緲五云端。
天高地迥三千界,
月白風清十二闌。
滄海氣侵珠佩濕,
明河影逼玉簫寒。
超然身鴻過蒙上,
何必蓬萊跨紫鸞。
【中文譯文】
修竹掩映中有一座樓,名字與造物游對秦望山五云門。
望著秦嶺的眾多山峰,它們隱隱約約地浮現,仿佛仙人居住在縹緲的五云之上。
天空高遠,大地廣闊,包含了三千個世界,明亮的月光潔白,清風吹拂著十二道闌。
蒼茫的海洋氣息侵蝕著珠佩,明亮的河流倒映著玉簫的寒冷。
超然自在地成為一只飛越蒙山的大雁,又何必去跨越蓬萊仙島,乘坐紫鸞。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神奇而超越凡塵的景象。詩人以修竹掩映的樓閣為起點,描述了秦嶺山脈的壯麗景色。山峰若隱若現,仿佛仙人居住在飄渺的云端之上,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天空高遠,地面開闊,詩人將世界描繪成了一個包含無數世界的宇宙。明亮的月光和清風給整個畫面增添了一絲寧靜和祥和。
詩中還描繪了滄海和明河,詩人用氣息侵濕珠佩和河水逼近玉簫來形容氣候的濕冷和音樂的凄涼。這種對自然界的描繪,呈現了一種細膩而感性的意境。
最后,詩人以身鴻過蒙山的形象來表達對超然自在的向往,認為無需追逐蓬萊仙島或乘坐紫鸞,只需要在當下自由自在地飛翔即可。這種態度體現了一種超越塵世的追求,強調了個體的自由和內心的平靜。
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超然凡塵的仙境畫卷,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寧靜和超越的渴望,給人以安寧和超越塵世之感。
“超然身鴻過蒙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ū zhú yǒu lóu míng yǔ zào wù yóu duì qín wàng shān wǔ yún mén
修竹有樓名與造物游對秦望山五云門
qín wàng zhū shān yǐn jǐ kàn, xiān jū piāo miǎo wǔ yún duān.
秦望諸山隱幾看,仙居縹緲五云端。
tiān gāo dì jiǒng sān qiān jiè, yuè bái fēng qīng shí èr lán.
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風清十二闌。
cāng hǎi qì qīn zhū pèi shī, míng hé yǐng bī yù xiāo hán.
滄海氣侵珠佩濕,明河影逼玉簫寒。
chāo rán shēn hóng guò méng shàng, hé bì péng lái kuà zǐ luán.
超然身鴻過蒙上,何必蓬萊跨紫鸞。
“超然身鴻過蒙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