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年深草樹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墓年深草樹荒”全詩
爭如湖上逋仙冢,詩骨埋云萬古香。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庚)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西山韓太師墳》黃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山韓太師墳》是宋代黃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墓年深草樹荒,
石人石馬臥斜陽。
爭如湖上逋仙冢,
詩骨埋云萬古香。
詩意:
這座古墓經過歲月的深沉,草木荒蕪。石制的人像和馬像傾斜地躺臥在夕陽下。與之相比,湖上的逋仙冢更加令人向往,因為詩人的骨灰被埋葬在云中,散發出永恒的芬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荒涼的古墓,表達了詩人對湖上逋仙冢的向往和敬仰之情。詩人通過對比,將自己埋葬在云中的遙遠愿望與古墓的凄涼景象相對照。古墓的年深草樹荒揭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而石人石馬臥斜陽則暗示了古墓中的雕像也隨著歲月的變遷而傾斜垮塌。相比之下,湖上的逋仙冢成為了詩人心中的理想歸宿,那里是他想要長眠的地方,因為他相信自己的詩骨將永遠散發出香氣,超越時空的限制。
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文寓意的描繪,詩人表達了他對詩歌永恒價值的追求和對美好歸宿的向往。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意象展示了時光的荏苒,以及人類對永恒和傳承的渴望。整首詩意味深長,意境優美,透過形象的描繪和對比的手法,使讀者在感受歲月無情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對理想和追求的堅持。
“古墓年深草樹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shān hán tài shī fén
西山韓太師墳
gǔ mù nián shēn cǎo shù huāng, shí rén shí mǎ wò xié yáng.
古墓年深草樹荒,石人石馬臥斜陽。
zhēng rú hú shàng bū xiān zhǒng, shī gǔ mái yún wàn gǔ xiāng.
爭如湖上逋仙冢,詩骨埋云萬古香。
“古墓年深草樹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