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樹驚棲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庭樹驚棲禽”全詩
對此景物變,夕云散還陰。
雨氣一簾潤,云意千山深。
新陽暢微暄,疏花點孤林。
芳時坐消歇,孰同歲寒心。
孤梅發清夜,庭樹驚棲禽。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庚)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至后》黃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至后》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黃庚。詩中描繪了一位道士坐在茅草屋內,獨自擁抱著一把沒有弦的古琴。詩人觀察周圍景物的變化,夕陽的云彩逐漸散去,天空重新陰沉。雨氣輕柔地滋潤一簾窗戶,濃密的云意籠罩著千山萬壑。初春的陽光微溫而宜人,稀疏的花朵點綴著孤寂的林間。這是一個芳菲時節,但是詩人卻感到疲倦,與寒冷的歲月心境相悖。孤寂的梅花在清寂的夜晚綻放,庭院中的樹木驚起了棲息的鳥兒。
這首詩詞展現了一種淡泊寧靜的意境。道人坐在茅屋中,與自然相伴,抱著無弦琴,象征著他內心的寧靜和對世俗欲望的超脫。詩中的景物變化,如夕陽的消散、雨水的滋潤和云意的深邃,反映出自然界的變幻和無常。而詩人對于繁花背后的疲倦和孤寂,以及孤梅清夜和驚飛的鳥兒,表達了對人世間的感慨和對寂寞孤獨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表現出詩人超脫塵世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它讓人感受到一種恬靜與淡泊的氛圍,同時也呈現出人與自然相融的美好意境。通過對琴、云、雨、花、梅和鳥等元素的運用,詩人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給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整首詩詞以淡雅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寧靜恬淡的畫面,讓讀者在細膩的描繪中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超然。
“庭樹驚棲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hòu
至后
dào rén zuò máo yǔ, dú bào wú xián qín.
道人坐茅宇,獨抱無弦琴。
duì cǐ jǐng wù biàn, xī yún sàn hái yīn.
對此景物變,夕云散還陰。
yǔ qì yī lián rùn, yún yì qiān shān shēn.
雨氣一簾潤,云意千山深。
xīn yáng chàng wēi xuān, shū huā diǎn gū lín.
新陽暢微暄,疏花點孤林。
fāng shí zuò xiāo xiē, shú tóng suì hán xīn.
芳時坐消歇,孰同歲寒心。
gū méi fā qīng yè, tíng shù jīng qī qín.
孤梅發清夜,庭樹驚棲禽。
“庭樹驚棲禽”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