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水隔林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遠水隔林明”全詩
連岡橫野斷,遠水隔林明。
廢井余荒甃,殘碑有舊名。
幾經兵火劫,禾黍徧新耕。
分類:
《登青龍寺》李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青龍寺》是宋代詩人李復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登上青龍寺的景象,通過對寺廟、山水和歷史遺跡的描繪,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交融和歷史的滄桑。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疏爽巖邊寺,
秋登更晚晴。
連岡橫野斷,
遠水隔林明。
廢井余荒甃,
殘碑有舊名。
幾經兵火劫,
禾黍徧新耕。
詩意和賞析:
《登青龍寺》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青龍寺的景色。首句“疏爽巖邊寺”通過形容詞的運用,將寺廟的風貌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給人一種寧靜而清新的感覺。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秋天登山的景象,更晚晴的天空使得山中景色愈發明亮。連綿的山岡將視線阻斷,遠處的水流被林木遮擋,但仍能透過林間的間隙看到明亮的水面,這種隔著障礙而依然能感受到美麗的景色的描寫,給人以遙遠而神秘的感覺。
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寺廟的歷史遺跡。廢棄的井和殘破的碑刻作為歷史的象征,見證了歲月的流轉和戰亂的摧殘。詩中提到的“幾經兵火劫”表達了寺廟歷經滄桑的歷史,而“禾黍徧新耕”則展現了人們對這片土地的重新開墾和重建,傳達了希望和生機的意味。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的描繪,展示了青龍寺的景色和歷史的變遷。作者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歷史的回顧,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既寧靜又富有滄桑感的環境中。詩中的景色和歷史遺跡相互映襯,使整首詩具有了深遠的意境和感受,引發讀者對時間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
“遠水隔林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qīng lóng sì
登青龍寺
shū shuǎng yán biān sì, qiū dēng gèng wǎn qíng.
疏爽巖邊寺,秋登更晚晴。
lián gāng héng yě duàn, yuǎn shuǐ gé lín míng.
連岡橫野斷,遠水隔林明。
fèi jǐng yú huāng zhòu, cán bēi yǒu jiù míng.
廢井余荒甃,殘碑有舊名。
jǐ jīng bīng huǒ jié, hé shǔ biàn xīn gēng.
幾經兵火劫,禾黍徧新耕。
“遠水隔林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