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桑學頌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農桑學頌聲”全詩
何曾設鉤距,到底是聰明。
鼎在神奸伏,鷹來鳥雀驚。
詐窮多自笑,刑重亦知平。
府史知廉士,農桑學頌聲。
在官嗟不久,丕績已垂成。
嶺路當過庾,州圖喜得英。
還人天與幸,弊俗日將清。
游刃非無地,摶風別有程。
上心應寤寐,彝器待書名。
分類:
《送知縣蘇祕丞移英州》李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知縣蘇祕丞移英州
大邑曰南城,唯君治道行。
何曾設鉤距,到底是聰明。
鼎在神奸伏,鷹來鳥雀驚。
詐窮多自笑,刑重亦知平。
府史知廉士,農桑學頌聲。
在官嗟不久,丕績已垂成。
嶺路當過庾,州圖喜得英。
還人天與幸,弊俗日將清。
游刃非無地,摶風別有程。
上心應寤寐,彝器待書名。
中文譯文:
送知縣蘇祕丞移英州
大邑即南城,只有您治理道德行為。
從未設下陷阱,終究是聰明的。
邪惡被鼎力壓制,鷹飛鳥散驚擾。
假裝貧窮多自嘲,知曉嚴刑亦能保持平和。
府史了解廉潔的士人,農桑事業學有佳聲。
在官位上不久,卓越的成就已經顯露。
經過嶺路抵達庾州,喜得英才圖景。
回報天地的幸福,日漸凈化陋俗。
熟諳技藝并非沒有用武之地,靈活運用具備獨到之處。
心懷上進應夜以繼日,美好的器物等待著載入史冊之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覯所作,題為《送知縣蘇祕丞移英州》。詩中描述了作者送別知縣蘇祕丞前往英州的情景,以及對其治理才能和品德的贊美。
詩人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蘇祕丞的贊美和祝福。蘇祕丞治理南城,沒有設下陷阱,展現出聰明才智,能夠識別并克制邪惡勢力,使得社會安定。蘇祕丞不僅能夠保持正直,也知道如何處理刑罰,保持平和公正。詩人對于蘇祕丞的才德充滿敬佩和贊賞。
詩中還描繪了蘇祕丞對于文化教育的重視,府史了解到他對廉潔的士人和農桑事業的認可,他在官位上任期雖短,但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詩人認為蘇祕丞的到來將給庾州帶來喜悅,并且希望他能夠回報社會,帶來幸福,逐漸凈化社會陋習。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蘇祕丞的期望,他希望蘇祕丞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藝,創造出獨特的成就。詩人認為蘇祕丞應該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不斷努力,追求卓越。彝器待書名一句則意味著他希望蘇祕丞的才華和貢獻能夠載入史冊,流傳千古。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蘇祕丞的崇敬和贊美。詩人贊揚了蘇祕丞的治理才能和品德,同時對他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整首詩以送別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于清廉官員和社會凈化的愿望,同時展現了對人才的贊美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農桑學頌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ī xiàn sū mì chéng yí yīng zhōu
送知縣蘇祕丞移英州
dà yì yuē nán chéng, wéi jūn zhì dào héng.
大邑曰南城,唯君治道行。
hé zēng shè gōu jù, dào dǐ shì cōng míng.
何曾設鉤距,到底是聰明。
dǐng zài shén jiān fú, yīng lái niǎo què jīng.
鼎在神奸伏,鷹來鳥雀驚。
zhà qióng duō zì xiào, xíng zhòng yì zhī píng.
詐窮多自笑,刑重亦知平。
fǔ shǐ zhī lián shì, nóng sāng xué sòng shēng.
府史知廉士,農桑學頌聲。
zài guān jiē bù jiǔ, pī jī yǐ chuí chéng.
在官嗟不久,丕績已垂成。
lǐng lù dāng guò yǔ, zhōu tú xǐ de yīng.
嶺路當過庾,州圖喜得英。
hái rén tiān yǔ xìng, bì sú rì jiāng qīng.
還人天與幸,弊俗日將清。
yóu rèn fēi wú dì, tuán fēng bié yǒu chéng.
游刃非無地,摶風別有程。
shàng xīn yīng wù mèi, yí qì dài shū míng.
上心應寤寐,彝器待書名。
“農桑學頌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