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賦勿失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貧賦勿失色”全詩
得之以為重,或者深可恥。
與其乞墦生,不若蒙袂死。
貧賦勿失色,富貴亦勿競。
窮達本無心,安于義與命。
人受命于天,顏孟獨能正。
分類:
《得已堂》陸文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得已堂》是宋代詩人陸文圭的作品。該詩通過對人生境遇的思考,表達了對于物質與命運的看法,強調了安于本分、守正待命的價值觀念。
詩中的"得已堂"是一個象征性的詞語,意味著得到已經足夠的東西。詩人表達了他對于已經擁有的東西感到滿足和珍惜,認為人應當滿足于已經得到的,而不是追求更多。他認為,人們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貧窮和富貴,不應該因為貧窮而失去信心,也不應該因為富貴而心生嫉妒。詩人認為,貧窮和富貴都不是人生的追求目標,人應該以無欲無求的心態對待這些境遇,而是要安于自己的義務和命運。
詩中的"乞墦"指的是乞求更多的土地,而"蒙袂"則指穿上婚紗。通過這兩個形象,詩人表達了對于追求權勢和物質的批判。他認為,與其追求個人的私利,不如選擇安貧樂道,寧愿接受貧窮,也不愿意追求富貴的權勢。
詩中的"安于義與命"傳達了詩人對于安于本分和順應命運的態度。他認為,人的命運是由天所賜的,人應該接受命運的安排,并以正直和正義的態度來對待人生。詩人贊揚了顏孟這個歷史人物,認為他是唯一能夠以正直的態度來面對命運的人。
《得已堂》一詩表達了一種淡泊名利、知足常樂的人生態度。詩人通過批判追求權勢和物質的欲望,強調了安于本分、順應命運的重要性。詩意深遠,提醒人們要珍惜已有的,不要貪婪追求更多,同時也要正直地面對命運的安排。這種超脫物欲的態度,對于現代社會仍然有著積極的啟示意義。
“貧賦勿失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é yǐ táng
得已堂
wèi yǐ zhōng chéng wù, wéi rén shì sàng yǐ.
為已終成物,為人適喪已。
dé zhī yǐ wéi zhòng, huò zhě shēn kě chǐ.
得之以為重,或者深可恥。
yǔ qí qǐ fán shēng, bù ruò méng mèi sǐ.
與其乞墦生,不若蒙袂死。
pín fù wù shī sè, fù guì yì wù jìng.
貧賦勿失色,富貴亦勿競。
qióng dá běn wú xīn, ān yú yì yǔ mìng.
窮達本無心,安于義與命。
rén shòu mìng yú tiān, yán mèng dú néng zhèng.
人受命于天,顏孟獨能正。
“貧賦勿失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