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作秋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桐花作秋枯”全詩
風吹五色羽,隨此半山林。
桐花作秋枯,野桑空綠沉。
苦萁不致醉,鴞食予何心。
凰兮歸去來,岐山有高吟。
分類:
《古意二首送朱鶴阜》陸文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古意二首送朱鶴阜》
雁蕩英英云,
孤凰云中吟。
風吹五色羽,
隨此半山林。
桐花作秋枯,
野桑空綠沉。
苦萁不致醉,
鴞食予何心。
凰兮歸去來,
岐山有高吟。
中文譯文:
滿天飛翔的鴻雁在云端翱翔,
孤雄鳳在云層中吟唱。
風吹拂五彩羽毛,
隨著它飛過半山林。
桐花凋零成為秋天的凄涼景象,
野生桑樹枝葉虛綠而低垂。
即使是苦草也不能使人陶醉,
貓頭鷹吃掉了我的所思所想。
鳳凰啊,你去了又回來,
岐山上有高亢激昂的吟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思考,以及對鳳凰的寄托和思念之情。詩中以雁、鳳、風、桐花、野桑、苦萁等意象,描繪了一幅富有意境的自然畫面。
詩的開篇,詩人描述了雁群在云中飛翔的景象,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和雄偉。接著,孤雄鳳在云層中吟唱,表達了詩人對鳳凰高潔孤傲的贊美和向往。
詩中的五彩羽毛和半山林景象,通過風的吹拂,形成了一幅動態的畫面。五彩羽毛隨風飄動,給人以絢麗多彩的感覺,而半山林的景象則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和神秘。
接下來,詩人以桐花和野桑的形象,描繪了秋天的凄涼景象。桐花凋零成為枯黃的景象,野桑樹則顯得綠意漸深而低垂。這一景象暗示了時光流轉和生命的消逝,給人以深沉的思考。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苦萁和貓頭鷹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愁苦和思念之情。苦萁象征著不愉快的事物,但即使是苦草也不能使人陶醉,顯示了詩人對現實的清醒態度。而貓頭鷹吃掉了詩人的所思所想,暗示了他內心的困惑和迷茫。
最后,詩人以鳳凰的歸去來兼具的形象,展示了對鳳凰的思念和祈盼。岐山上高亢激昂的吟唱,象征著鳳凰的高貴和靈動,也寄托了詩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通過鳳凰的形象,詩人將自己的情感及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融入其中,使詩詞更具個人情感和哲理內涵。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和細膩之美,同時也能引發對生命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桐花作秋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ì èr shǒu sòng zhū hè fù
古意二首送朱鶴阜
yàn dàng yīng yīng yún, gū huáng yún zhōng yín.
雁蕩英英云,孤凰云中吟。
fēng chuī wǔ sè yǔ, suí cǐ bàn shān lín.
風吹五色羽,隨此半山林。
tóng huā zuò qiū kū, yě sāng kōng lǜ chén.
桐花作秋枯,野桑空綠沉。
kǔ qí bù zhì zuì, xiāo shí yǔ hé xīn.
苦萁不致醉,鴞食予何心。
huáng xī guī qù lái, qí shān yǒu gāo yín.
凰兮歸去來,岐山有高吟。
“桐花作秋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