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陌東城馬上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陌東城馬上兒”全詩
白翎金簳雨中盡,直馀三脊殘狼牙。
我尋平原乘兩馬,驛東石田蒿塢下。
風長日短星蕭蕭,黑旗云濕懸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盡將羊炙。
蟲棲雁病蘆筍紅,回風送客吹陰火。
訪古汍瀾收斷鏃,折鋒赤璺曾刲肉。
南陌東城馬上兒,勸我將金換簝竹。
分類:
作者簡介(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長平箭頭歌》李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平箭頭歌》是唐代李賀創作的一首詩歌。詩中描寫了一個在長平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士的形象,并通過表現其悲壯的境遇和心情,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對生命的珍視。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漆灰骨末丹水沙,悲涼的古血浸潤著銅花。白羽金箭在雨中飛射,只余下三根殘留的狼牙箭。我在平原上騎著兩匹馬,來到驛站東邊的石田蒿塢下。風漸漸變長,日短星星蕭蕭,黑旗遮蔽天空的夜晚。左右魂魄啼哭,病苦使我瘦肉憔悴。酒水已空,只剩羊肉炙來取暖。蟲兒棲息在蘆筍上,疾病襲擊了大雁,使得蘆筍泛起了紅色。隨著回風送客,吹動著幽暗的火焰。尋找古時的英雄遺跡,收集斷裂的戰斧、折斷的鋒刃和染滿鮮血的紅綾。南陌東城馬上的兒子,勸我用金子來換取簍竹。
這首詩詞通篇抒發了作者對戰亂的深切憂慮和對痛苦生活的痛惜之情。描繪了戰斗的殘酷景象,表達了對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恐懼的觸感。詩中以狼牙箭為象征,傳遞出戰爭殘酷冷酷的本質。通過描述主人公的困境和身心的痛苦,詩人表達了對戰爭的痛恨和對和平的向往。詩中隱含的思想色彩讓人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不公,對生命的脆弱和珍貴,以及對和平的渴望。
這首詩詞以深沉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戰爭場景的描繪,表達了對戰亂的厭惡和對和平的向往,具有強烈的悲壯情懷和深遠的思想內涵,是李賀創作的優秀之作。
“南陌東城馬上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píng jiàn tóu gē
長平箭頭歌
qī huī gǔ mò dān shuǐ shā, qī qī gǔ xuè shēng tóng huā.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銅花。
bái líng jīn gǎn yǔ zhōng jǐn,
白翎金簳雨中盡,
zhí yú sān jí cán láng yá.
直馀三脊殘狼牙。
wǒ xún píng yuán chéng liǎng mǎ, yì dōng shí tián hāo wù xià.
我尋平原乘兩馬,驛東石田蒿塢下。
fēng cháng rì duǎn xīng xiāo xiāo, hēi qí yún shī xuán kōng yè.
風長日短星蕭蕭,黑旗云濕懸空夜。
zuǒ hún yòu pò tí jī shòu,
左魂右魄啼肌瘦,
lào píng dào jǐn jiāng yáng zhì.
酪瓶倒盡將羊炙。
chóng qī yàn bìng lú sǔn hóng, huí fēng sòng kè chuī yīn huǒ.
蟲棲雁病蘆筍紅,回風送客吹陰火。
fǎng gǔ wán lán shōu duàn zú, zhé fēng chì wèn céng kuī ròu.
訪古汍瀾收斷鏃,折鋒赤璺曾刲肉。
nán mò dōng chéng mǎ shàng ér,
南陌東城馬上兒,
quàn wǒ jiāng jīn huàn liáo zhú.
勸我將金換簝竹。
“南陌東城馬上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