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兄自西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約兄自西來”全詩
譬如涉大海,渺不見其極。
去之若有失,從之了無得。
約兄自西來,為我倒胸臆。
始知公輸巧,要不外繩墨。
從茲往來頻,不辨主與客。
去住寧有定,長恐使南北。
誰題治中輿,別日忽相逼。
欲留留不可。
把袂三嘆息。
送君浙河西,狂濤立如植。
君其穩駕浪,我亦理行幅。
分類:
《送呂子約赴天臺倅》彭龜年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呂子約赴天臺倅》是宋代彭龜年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呂子約的送別之情,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無常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
送呂子約赴天臺倅,
少讀麗澤書,投老未盡識。
譬如涉大海,渺不見其極。
去之若有失,從之了無得。
約兄自西來,為我倒胸臆。
始知公輸巧,要不外繩墨。
從茲往來頻,不辨主與客。
去住寧有定,長恐使南北。
誰題治中輿,別日忽相逼。
欲留留不可。把袂三嘆息。
送君浙河西,狂濤立如植。
君其穩駕浪,我亦理行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情感真摯、語言簡練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呂子約的送別之情。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呂子約的敬佩和傾慕,感慨兩人讀書不易,有如涉越大海,看不到彼岸的邊界。詩人認為,選擇離去雖然似乎有所失去,但也無所得,表達了對離別的矛盾情感。
詩中提到呂子約從西方來,倒胸臆,使詩人對他的才華更加了解和欣賞,認為他是個出類拔萃的人物,不拘泥于常規。詩人用“公輸巧”來形容呂子約,意指呂子約具有高超的才智和技藝,而不受束縛于規章制度。
詩人感嘆往來頻繁,已經不分主客,表示兩人之間的情誼已經深厚無比。然而,詩人又擔憂兩人的分別和離合,擔心他們可能會長久地分離,使彼此之間的聯系變得模糊不清。
詩中談及“治中輿”,可能指的是某個官職,詩人以此來強調時間的緊迫感和分別的不舍。詩人想要挽留呂子約,但卻無法做到,于是只能抱袖三嘆息,表達無限的遺憾和不舍。
最后兩句以浙河為背景,形容河水波濤洶涌,呂子約出行如同穩坐浪尖,而詩人則要以理性和冷靜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起伏。整首詩以別離為主題,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友情的珍貴和人生的無常,引發讀者對離別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約兄自西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ǚ zi yuē fù tiān tāi cuì
送呂子約赴天臺倅
shǎo dú lì zé shū, tóu lǎo wèi jǐn shí.
少讀麗澤書,投老未盡識。
pì rú shè dà hǎi, miǎo bú jiàn qí jí.
譬如涉大海,渺不見其極。
qù zhī ruò yǒu shī, cóng zhī liǎo wú dé.
去之若有失,從之了無得。
yuē xiōng zì xī lái, wèi wǒ dào xiōng yì.
約兄自西來,為我倒胸臆。
shǐ zhī gōng shū qiǎo, yào bù wài shéng mò.
始知公輸巧,要不外繩墨。
cóng zī wǎng lái pín, bù biàn zhǔ yǔ kè.
從茲往來頻,不辨主與客。
qù zhù níng yǒu dìng, zhǎng kǒng shǐ nán běi.
去住寧有定,長恐使南北。
shuí tí zhì zhōng yú, bié rì hū xiāng bī.
誰題治中輿,別日忽相逼。
yù liú liú bù kě.
欲留留不可。
bǎ mèi sān tàn xī.
把袂三嘆息。
sòng jūn zhè hé xī, kuáng tāo lì rú zhí.
送君浙河西,狂濤立如植。
jūn qí wěn jià làng, wǒ yì lǐ xíng fú.
君其穩駕浪,我亦理行幅。
“約兄自西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