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天上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安得天上雨”全詩
作詩憐化工,不遣春蟬生。
及來商山道,山深氣不平。
春秋兩相似,蟲豸百種鳴。
風松不成韻,蜩螗沸如羹。
豈無朝陽鳳,羞與微物爭。
安得天上雨,奔渾河海傾。
蕩滌反時氣,然后好晴明。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春蟬》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蟬》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作品。詩意表達了作者對春季的厭惡和對昆蟲鳴叫聲的嫌棄,同時也抒發了對自然界平衡的思考和對大自然力量的向往。
詩中描述了作者在東方歸來的路上聽到春天鳥鳴的聲音感到厭惡,他認為這種聲音是春天帶來的化工工人們的杰作,因為鳥的叫聲多半是在雄鳥為求偶而唱出的。他甚至提到他期望春蟬的生命不會再出現。然而,當他走到商山時,他發現那里的聲音和春天的聲音有相似之處,有百種昆蟲在這座深山里鳴叫。風吹松樹的聲音無法與這些昆蟲聲共鳴,而昆蟲聲就像熱湯一樣沸騰。然而,詩人懷疑天上是否還存在著鳳凰這樣的神鳥,它們是否還能夠和這些微小的昆蟲爭奪鳴叫的權利。他渴望天上能下起傾盆的雨水,把時間倒轉,清洗空氣,然后才能看到艷陽高照。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春季鳴叫聲的嫌棄、對自然界平衡的思考和對大自然力量的向往。
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春天鳥鳴聲和山間昆蟲鳴叫聲的對比,以及對風松聲和昆蟲聲的對比,突出了春天鳴叫聲的平凡和微小,進而表達了對大自然力量和高貴生物的向往。同時,詩中的描寫也展現了詩人的細膩觀察和感受力,通過對聲音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思考和情感的發泄。
“安得天上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chán
春蟬
wǒ zì dōng guī rì, yàn kǔ chūn jiū shēng.
我自東歸日,厭苦春鳩聲。
zuò shī lián huà gōng, bù qiǎn chūn chán shēng.
作詩憐化工,不遣春蟬生。
jí lái shāng shān dào, shān shēn qì bù píng.
及來商山道,山深氣不平。
chūn qiū liǎng xiāng sì, chóng zhì bǎi zhǒng míng.
春秋兩相似,蟲豸百種鳴。
fēng sōng bù chéng yùn, tiáo táng fèi rú gēng.
風松不成韻,蜩螗沸如羹。
qǐ wú zhāo yáng fèng, xiū yǔ wēi wù zhēng.
豈無朝陽鳳,羞與微物爭。
ān dé tiān shàng yǔ, bēn hún hé hǎi qīng.
安得天上雨,奔渾河海傾。
dàng dí fǎn shí qì, rán hòu hǎo qíng míng.
蕩滌反時氣,然后好晴明。
“安得天上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