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密中險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妙密中險崖”全詩
騎聲蓋色,妙密中險崖。
倒用逆施,險崖中妙密。
三世諸佛遠之愈親,白牯貍奴得之轉失。
法華不惜眉毛,為汝當陽拈出。
夭夭矯矯,粼粼皴皴,將謂南山鱉鼻,卻是天臺楖栗。
分類:
《偈頌一百零二首》釋紹曇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一百零二首》是宋代釋紹曇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有一物,黑似漆,常在面門出入。
這里描述了一種黑色的物體,它經常在人的面門(指口鼻)進出。
騎聲蓋色,妙密中險崖。
它發出的聲音像是覆蓋了一層厚重的顏色,它在奇妙的隱密之中又存在著險峻的崖壁。
倒用逆施,險崖中妙密。
它以相反的方式運用,在險崖之中展現出神奇而隱秘的特質。
三世諸佛遠之愈親,白牯貍奴得之轉失。
這個黑色的物體與三世佛陀的關系越來越親近,而白牯貍奴(指釋迦牟尼佛)曾經得到它卻又失去了。
法華不惜眉毛,為汝當陽拈出。
《法華經》中的佛法不吝惜眉毛,為了你而取出。
夭夭矯矯,粼粼皴皴,將謂南山鱉鼻,卻是天臺楖栗。
它顯得嬌嫩而挺拔,閃爍著明亮的光芒,雖然看起來像南山的鱉鼻,但實際上是天臺山上的楖栗。
這首詩詞通過對黑色物體的描繪,把它與佛教的教義和象征進行了聯系。黑色物體象征著佛法的神秘和深邃,它的存在既是險峻崖壁的挑戰,又是妙密法門的奧秘。詩詞中提到的白牯貍奴代表釋迦牟尼佛,而法華經象征佛教經典中的智慧和慈悲。整首詩詞通過對形象的描寫和象征的運用,表達了佛教教義中深奧的思想和修行的道路。同時,詩詞運用了形象的對比和意象的轉換,給人以視覺和感覺上的沖擊,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和表現力。
“妙密中險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líng èr shǒu
偈頌一百零二首
yǒu yī wù, hēi shì qī,
有一物,黑似漆,
cháng zài miàn mén chū rù.
常在面門出入。
qí shēng gài sè,
騎聲蓋色,
miào mì zhōng xiǎn yá.
妙密中險崖。
dào yòng nì shī,
倒用逆施,
xiǎn yá zhōng miào mì.
險崖中妙密。
sān shì zhū fú yuǎn zhī yù qīn,
三世諸佛遠之愈親,
bái gǔ lí nú dé zhī zhuǎn shī.
白牯貍奴得之轉失。
fǎ huá bù xī méi máo,
法華不惜眉毛,
wèi rǔ dāng yáng niān chū.
為汝當陽拈出。
yāo yāo jiǎo jiǎo,
夭夭矯矯,
lín lín cūn cūn, jiāng wèi nán shān biē bí,
粼粼皴皴,將謂南山鱉鼻,
què shì tiān tāi zhì lì.
卻是天臺楖栗。
“妙密中險崖”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上平九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