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掇不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提掇不起”全詩
鉤鎖連環,提掇不起。
提得起,湖頭春不綠成紋,竹外清風來未已。
分類:
《偈頌一百零四首》釋紹曇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一百零四首》是宋代釋宗室紹曇的作品。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深邃的詩意,同時展示了佛教思想和自然景觀的融合。
詩詞中的中文譯文為:
達磨眼睛,天臺骨髓。
鉤鎖連環,提掇不起。
提得起,湖頭春不綠成紋,竹外清風來未已。
這首詩詞通過一系列意象和對比表達了深邃的哲理和禪宗思想。詩人以達磨眼睛和天臺骨髓作為開篇,暗示了對于內心和精神層面的覺醒和開悟的追求。這里的"達磨眼睛"和"天臺骨髓"可以被視為禪修的象征,代表著洞悉真理和超越塵世的智慧。
接下來的兩句"鉤鎖連環,提掇不起。提得起"呈現了一種對于人們被世俗所困擾和束縛的描繪。比喻人們被物質欲望和塵世紛擾所纏繞,徒勞地追逐虛妄和無常的事物。"提得起"則表達了對于解脫和超越束縛的渴望。
最后兩句"湖頭春不綠成紋,竹外清風來未已"則以自然景觀作為對比,展示了禪修者與自然的關聯。湖頭的春天即使不再綠意盎然,也無法改變內心的寧靜與喜悅;而竹林外的清風則象征著生命的永恒和自然的循環。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生動的意象和對比,傳達了詩人對于禪修智慧和解脫境界的追求。同時,通過與自然景觀的對比,詩詞也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內心深處的寧靜與喜悅。這種表達方式深刻而抽象,給予讀者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間,體現了宋代佛教文化和詩歌的獨特魅力。
“提掇不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líng sì shǒu
偈頌一百零四首
dá mó yǎn jīng, tiān tāi gǔ suǐ.
達磨眼睛,天臺骨髓。
gōu suǒ lián huán, tí duō bù qǐ.
鉤鎖連環,提掇不起。
tí dé qǐ, hú tóu chūn bù lǜ chéng wén,
提得起,湖頭春不綠成紋,
zhú wài qīng fēng lái wèi yǐ.
竹外清風來未已。
“提掇不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