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元宵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賞元宵節”全詩
宴樂佳賓,將何鋪設。
明挑海底燈,細剪亭前月。
打拍東山瓦鼓歌,掤領先剌札,樂有余,清不徹。
趣味森嚴,恰似趙州,曾到未到,吃杯杯茶,洞山生姜不改辣。
啞,不是知心向誰說。
分類: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釋紹曇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釋紹曇
貧苦的芝峰,欣賞著元宵節的景象。宴會上,歡樂的賓客們,準備著怎樣的布置呢?明亮的海底燈籠在挑選,精巧的剪紙月亮在亭前擺放。東山上鼓聲激蕩,歌聲嘹亮,舞蹈掌聲喧響。優雅的人們跳起了剌札舞,樂聲余韻不斷,卻無法完全洞悉其中的清晰和深刻。歡樂和嚴肅的趣味交織在一起,恰似著名的趙州疑案,已經到達,卻仍未真正揭開。品嘗茶杯中的一杯又一杯的茶,就像品嘗洞山生姜,辣味始終不變。沉默地,無法向任何人傾訴內心的痛苦和憂傷。
【譯文】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位貧苦的人,欣賞著元宵節的景象。在宴會上,他看到了歡樂的賓客們,但不知道他們如何布置這場盛宴。明亮的海底燈籠被挑選出來,剪紙月亮精巧地擺放在亭子前。東山上傳來鼓聲和歌聲,人們跳起了剌札舞,歡樂的氣氛彌漫著,但其中的清晰和深刻并沒有完全被洞悉。詩詞中表達了歡樂和嚴肅的趣味交織在一起的情景,就像著名的趙州疑案一樣,人們已經到達了答案,卻仍未真正揭開謎底。詩人品嘗茶杯中的一杯又一杯的茶,就像品嘗洞山生姜,辣味始終不變。最后,詩人感到無法向任何人傾訴內心的痛苦和憂傷,沉默不語。
【賞析】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是宋代釋紹曇的作品,通過描寫貧苦的芝峰欣賞元宵節的景象,展現了世俗生活中的歡樂和嚴肅、人情冷暖、追求與無奈的對立與交織。詩中以元宵節為背景,通過描述宴會上的布置和慶祝活動,展現了人們心中對歡樂和美好的追求。然而,詩人通過描寫主人公的貧苦身世以及內心的孤獨和無法言說的痛苦,給作品增添了一絲憂傷和哀婉之情。
詩中的描寫細膩而生動,通過海底燈、剪紙月亮等元宵節的符號形象,表達了節慶的熱鬧和喜慶。而東山上的歌舞、剌札舞等歡樂場景,則體現了人們在節日中放松心情、盡情享受的歡愉。然而,在這歡樂的表象背后,詩人通過比喻人們的喜慶和快樂,暗示了內心的孤獨和無法言說的痛苦。詩人以清晰和深刻之音來形容樂聲,暗示了人們對生活真相的模糊和無法完全洞悉。這種趣味的森嚴,恰似著名的趙州疑案,曾經到達,卻又未真正揭開謎底。這種矛盾和無奈在詩中得到了巧妙的表達。
詩人通過品茶和生姜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和無法傾訴的孤單。茶杯中的一杯又一杯的茶,象征著詩人無盡的思緒和苦悶,而洞山生姜的辣味則象征著內心的痛楚始終不變。詩人通過這種形象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困境和無法找到傾訴對象的無奈。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元宵節的場景和人們的喜慶歡樂,但在歡樂的表象下,透露出內心的孤獨和無助。這種矛盾和對立的情感交織,使得詩詞更具深度和內涵。通過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人生的復雜和多樣,以及詩人對于現實和內心的思考與反思。
“賞元宵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yī shí qī shǒu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pín kǔ zhī fēng, shǎng yuán xiāo jié.
貧苦芝峰,賞元宵節。
yàn lè jiā bīn, jiāng hé pū shè.
宴樂佳賓,將何鋪設。
míng tiāo hǎi dǐ dēng, xì jiǎn tíng qián yuè.
明挑海底燈,細剪亭前月。
dǎ pāi dōng shān wǎ gǔ gē, bīng lǐng xiān lá zhá,
打拍東山瓦鼓歌,掤領先剌札,
lè yǒu yú, qīng bù chè.
樂有余,清不徹。
qù wèi sēn yán, qià sì zhào zhōu,
趣味森嚴,恰似趙州,
céng dào wèi dào, chī bēi bēi chá,
曾到未到,吃杯杯茶,
dòng shān shēng jiāng bù gǎi là.
洞山生姜不改辣。
yǎ,
啞,
bú shì zhī xīn xiàng shuí shuō.
不是知心向誰說。
“賞元宵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