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不買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來不買食”全詩
伐竹歲亦深,深林隔深谷。
朝朝冰雪行,夜夜豺狼宿。
科首霜斷蓬,枯形燒馀木。
一束十馀莖,千錢百馀束。
得錢盈千百,得粟盈斗斛。
歸來不買食,父子分半菽。
持此欲何為,官家歲輸促。
我來荊門掾,寓食公堂肉。
豈惟遍妻孥,亦以及僮仆。
分爾有限資,飽我無端腹。
愧爾不復言,爾生何太蹙。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竹部(石首縣界)》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竹部(石首縣界)》是唐代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竹部竹山近,歲伐竹山竹。
伐竹歲亦深,深林隔深谷。
朝朝冰雪行,夜夜豺狼宿。
科首霜斷蓬,枯形燒馀木。
一束十馀莖,千錢百馀束。
得錢盈千百,得粟盈斗斛。
歸來不買食,父子分半菽。
持此欲何為,官家歲輸促。
我來荊門掾,寓食公堂肉。
豈惟遍妻孥,亦以及僮仆。
分爾有限資,飽我無端腹。
愧爾不復言,爾生何太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時期竹部(現在的石首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竹山竹木伐採的深刻感受以及自己在官府工作中的困境和矛盾心情。
賞析:
這首詩以寫實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竹部的景象。竹部地處竹山附近,每年都要砍伐竹木。歲月的累積使得竹山的竹木愈發茂密,深林和深谷將其隔絕。白天冰雪覆蓋,夜晚豺狼出沒。科首的霜降使蓬草凋零,枯木被燒殘留。詩中以一束竹子為單位,描述了大量的砍伐和運輸,顯示了竹部的繁忙景象。
詩的后半部分轉向了作者自己的處境。雖然伐竹能賺到錢,但收入有限,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回家后,他不愿意用賺來的錢購買過多的食物,而是與父子平分所得。作者持有這些錢財卻不知如何處置,因為官府每年都要向他征收大量的稅金。作者自稱為荊門掾(官府中的一種職位),雖然在公堂上能享受到供應的肉食,但僅僅能夠滿足自己和家人的需求,僮仆也和他一樣。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貧困的愧疚之情,同時也抒發了對生活的無奈。
整首詩通過對竹部景象的描繪,從中折射出作者在官府工作中的辛苦和經濟壓力,以及對生活的無奈和思考。它既展現了唐代社會中人們辛勤勞作的一面,又表達了作者對現實困境的感嘆和對生活的思索。
“歸來不買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ú bù shí shǒu xiàn jiè
竹部(石首縣界)
zhú bù zhú shān jìn, suì fá zhú shān zhú.
竹部竹山近,歲伐竹山竹。
fá zhú suì yì shēn, shēn lín gé shēn gǔ.
伐竹歲亦深,深林隔深谷。
zhāo zhāo bīng xuě xíng, yè yè chái láng sù.
朝朝冰雪行,夜夜豺狼宿。
kē shǒu shuāng duàn péng, kū xíng shāo yú mù.
科首霜斷蓬,枯形燒馀木。
yī shù shí yú jīng, qiān qián bǎi yú shù.
一束十馀莖,千錢百馀束。
dé qián yíng qiān bǎi, dé sù yíng dòu hú.
得錢盈千百,得粟盈斗斛。
guī lái bù mǎi shí, fù zǐ fēn bàn shū.
歸來不買食,父子分半菽。
chí cǐ yù hé wéi, guān jiā suì shū cù.
持此欲何為,官家歲輸促。
wǒ lái jīng mén yuàn, yù shí gōng táng ròu.
我來荊門掾,寓食公堂肉。
qǐ wéi biàn qī nú, yì yǐ jí tóng pú.
豈惟遍妻孥,亦以及僮仆。
fēn ěr yǒu xiàn zī, bǎo wǒ wú duān fù.
分爾有限資,飽我無端腹。
kuì ěr bù fù yán, ěr shēng hé tài cù.
愧爾不復言,爾生何太蹙。
“歸來不買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