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恍惚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恍恍惚惚”全詩
缺齒老胡得之而不識,飏在乎嵩山之陰。
諸人還識得麼,水上青青綠,元來是浮萍。
分類:
《偈頌七十六首》釋師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七十六首》是宋代釋師范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非精非物,非佛非心。
缺齒老胡得之而不識,
飏在乎嵩山之陰。
諸人還識得麼,
水上青青綠,
元來是浮萍。
詩意: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抽象的語言表達了一種超越常規認知的境界。作者用模糊、神秘的意象描繪了一種虛幻的存在狀態,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既不是佛法的范疇,也不是個體心靈的存在。整首詩以一種深邃晦澀的方式,探索人類存在的本質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賞析:
《偈頌七十六首》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思想深度,引發了人們對于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詩中的詞句充滿了神秘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一種超越時空和形式的存在感。作者運用了恍惚、杳冥、非精非物、非佛非心等詞語,突破了對世界和自我的傳統認知,倡導超越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
在詩詞的結尾,作者以浮萍的形象進行了寓意的轉折。水上青青綠的浮萍象征著世俗的存在,暗示著人們在追求超越和真理的過程中往往被世俗的瑣事所困擾。這也是一種對人們的提醒,要超越物質的束縛,從追求虛幻的境界中回歸到現實生活中。
《偈頌七十六首》以其深邃的哲理和意境,引發了讀者對于人生、宇宙和存在的思考。它通過獨特的詩句和隱喻,喚起了內心深處的共鳴,使人們對于真理和智慧有了更深層次的思索。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佛教思想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真理和超越世俗的追求。
“恍恍惚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qī shí liù shǒu
偈頌七十六首
huǎng huǎng hū hū, yǎo yǎo míng míng,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fēi jīng fēi wù, fēi fú fēi xīn.
非精非物,非佛非心。
quē chǐ lǎo hú dé zhī ér bù shí, yáng zài hu sōng shān zhī yīn.
缺齒老胡得之而不識,飏在乎嵩山之陰。
zhū rén hái shí de mó, shuǐ shàng qīng qīng lǜ,
諸人還識得麼,水上青青綠,
yuán lái shì fú píng.
元來是浮萍。
“恍恍惚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