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從東出又沉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從東出又沉西”全詩
飽食高眠人不到,日從東出又沉西。
分類:
《頌古四十四首》釋師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頌古四十四首》是宋代釋師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沖開碧落松千尺,
截斷紅塵水一溪。
飽食高眠人不到,
日從東出又沉西。
譯文:
推開碧落之中的千尺松,
截斷紅塵中的一條溪。
飽食之后高枕不見人,
太陽從東方升起又西沉。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松樹和溪水的壯麗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紛擾塵世的厭倦和對寧靜、深遠的向往。詩中所描述的松樹和溪水象征著宇宙萬物中的永恒和沉淀,而紅塵和日出日落則代表著繁忙的人世間的喧囂和變遷。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首兩句"沖開碧落松千尺,截斷紅塵水一溪"通過運用動詞"沖開"和"截斷",生動地描繪了松樹和溪水的壯麗景象,突出了它們與紛擾塵世的對立。后兩句"飽食高眠人不到,日從東出又沉西"則以簡潔的語句表達了詩人對于超脫塵世的向往和對于安寧生活的追求。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載體,通過對松樹和溪水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于超脫塵世的向往和對于紛繁世事的厭倦。詩中的"碧落"和"紅塵"、"千尺松"和"水一溪"、"飽食高眠"和"日從東出又沉西"等對仗結構,給詩詞增添了節奏感和音樂感,使整首詩具有一種悠然自得的意境。
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對于自然與人生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超然境界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于世事變遷的感慨。詩詞中融入了佛教的哲理和禪意,體現了釋師范作為一位佛教僧侶的獨特視角和境界。
“日從東出又沉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ǔ sì shí sì shǒu
頌古四十四首
chōng kāi bì luò sōng qiān chǐ, jié duàn hóng chén shuǐ yī xī.
沖開碧落松千尺,截斷紅塵水一溪。
bǎo shí gāo mián rén bú dào, rì cóng dōng chū yòu chén xī.
飽食高眠人不到,日從東出又沉西。
“日從東出又沉西”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