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軀庇有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蛇軀庇有鱗”全詩
毫端生羽翼,針喙噆肌膚。
暗毒應難免,羸形日漸枯。
將身遠相就,不敢恨非辜。
晦景權藏毒,明時敢噬人。
不勞生詬怒,只足助酸辛。
隼眥看無物,蛇軀庇有鱗。
天方芻狗我,甘與爾相親。
有口深堪異,趨時詎可量。
誰令通鼻息,何故辨馨香。
沉水來滄海,崇蘭泛露光。
那能枉焚爇,爾眾我微茫。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蟲豸詩·蟆子(三首)》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文譯文:
蟆子微於蚋,
朝繁夜則無。
毫端生羽翼,
針喙噆肌膚。
暗毒應難免,
羸形日漸枯。
將身遠相就,
不敢恨非辜。
晦景權藏毒,
明時敢噬人。
不勞生詬怒,
只足助酸辛。
隼眥看無物,
蛇軀庇有鱗。
天方芻狗我,
甘與爾相親。
有口深堪異,
趨時詎可量。
誰令通鼻息,
何故辨馨香。
沉水來滄海,
崇蘭泛露光。
那能枉焚爇,
爾眾我微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了蟆子的形象和特點,并借此表達了自卑和無奈的心情。
詩中描述了蟆子的微小和普遍被忽視的情況。白天繁忙時,蟆子微不可見;夜晚時,蟆子卻無聲無影。它們長著像羽翼一樣的柔軟觸角,采用尖銳的針喙刺破皮膚。
蟆子被描述為有著一定的毒性,身體也越來越虛弱。它們選擇遠離人群,不敢負恨怨非辜。在昏暗的時候,它們敢于咬人,盡管它們并不是咬人的本意,只不過是因為它們分泌的酸性物質會助長傷口的疼痛。
作者將蟆子與其他動物進行了對比,如隼鳥無物可眥視,蛇身有鱗可庇護。作者以芻狗自比,表示寧愿與蟆子親近。描寫了蟆子的嘴巴異于常人,聽時可讓人訝異,追隨著時尚的潮流。
最后,作者將蟆子聯想到其命運:無奈地沉入水中,然后泛向遼闊的海洋。蟆子如此渺小,焚燒徒然。蟆子與眾人相比,其存在微不足道。
這首詩以寫蟆子微小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和他人處境的無奈和自卑,有一些反諷和情感的表達。
“蛇軀庇有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ng zhì shī má zi sān shǒu
蟲豸詩·蟆子(三首)
má zi wēi yú ruì, cháo fán yè zé wú.
蟆子微於蚋,朝繁夜則無。
háo duān shēng yǔ yì, zhēn huì zǎn jī fū.
毫端生羽翼,針喙噆肌膚。
àn dú yīng nán miǎn, léi xíng rì jiàn kū.
暗毒應難免,羸形日漸枯。
jiāng shēn yuǎn xiāng jiù, bù gǎn hèn fēi gū.
將身遠相就,不敢恨非辜。
huì jǐng quán cáng dú, míng shí gǎn shì rén.
晦景權藏毒,明時敢噬人。
bù láo shēng gòu nù, zhǐ zú zhù suān xīn.
不勞生詬怒,只足助酸辛。
sǔn zì kàn wú wù, shé qū bì yǒu lín.
隼眥看無物,蛇軀庇有鱗。
tiān fāng chú gǒu wǒ, gān yǔ ěr xiāng qīn.
天方芻狗我,甘與爾相親。
yǒu kǒu shēn kān yì, qū shí jù kě liàng.
有口深堪異,趨時詎可量。
shuí lìng tōng bí xī, hé gù biàn xīn xiāng.
誰令通鼻息,何故辨馨香。
chén shuǐ lái cāng hǎi, chóng lán fàn lù guāng.
沉水來滄海,崇蘭泛露光。
nà néng wǎng fén ruò, ěr zhòng wǒ wēi máng.
那能枉焚爇,爾眾我微茫。
“蛇軀庇有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