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長自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心長自保”全詩
此心長自保,終不學張陳。
自笑心何劣,區區辨所冤。
伯仁雖到死,終不向人言。
富貴年皆長,風塵舊轉稀。
白頭方見絕,遙為一沾衣。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感事三首(此后并是學士時作)》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事三首(此后并是學士時作)》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忠于國家、不為個人私利的情懷,以及對自己心志和人生境遇的反思。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為國謀羊舌,從來不為身。
此心長自保,終不學張陳。
自笑心何劣,區區辨所冤。
伯仁雖到死,終不向人言。
富貴年皆長,風塵舊轉稀。
白頭方見絕,遙為一沾衣。
詩詞的意境是,作者寧愿為國家效勞、為民眾謀福利,而不圖個人的私利。他堅守著自己的初心,不學張陳,指的是不追隨那些追求權勢和富貴的人。作者自嘲自己的心志并不卓越,只是凡俗之人中的一員,卻被誤解和冤屈所困擾。即使像伯仁那樣忠誠至死,也終究不愿向人訴說自己的心聲。富貴與年歲都會逐漸消逝,塵世的繁華轉瞬即逝。等到白發蒼蒼之時,才能真正感受到世事的無常,此時即便是稍微沾染一點利益也顯得遙遠而不易。
這首詩詞通過表達作者的內心想法,表明他堅守初心,不追逐權勢和富貴,寧愿為國家和人民付出。詩中融入了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以及對現實的冷峻觀察。元稹以簡練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自己的境遇和心境,展現了一種清高的態度和傲然的自信。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深邃而內斂的感覺,引發讀者對人生追求、價值觀和社會現實的思考。
“此心長自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shì sān shǒu cǐ hòu bìng shì xué shì shí zuò
感事三首(此后并是學士時作)
wèi guó móu yáng shé, cóng lái bù wéi shēn.
為國謀羊舌,從來不為身。
cǐ xīn zhǎng zì bǎo, zhōng bù xué zhāng chén.
此心長自保,終不學張陳。
zì xiào xīn hé liè, qū qū biàn suǒ yuān.
自笑心何劣,區區辨所冤。
bó rén suī dào sǐ, zhōng bù xiàng rén yán.
伯仁雖到死,終不向人言。
fù guì nián jiē zhǎng, fēng chén jiù zhuǎn xī.
富貴年皆長,風塵舊轉稀。
bái tóu fāng jiàn jué, yáo wèi yī zhān yī.
白頭方見絕,遙為一沾衣。
“此心長自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