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渟昭體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涵渟昭體量”全詩
涵渟昭體量,沆瀁無涯涘。
一目但浺瀜,百川競輸委,東聞號扶桑,西或稱蒙汜。
浴日揚明輝,浮天忘表里。
神靈奠厥居,鱗介安攸止。
蜃氣成樓臺,珠光耀坻沚。
漁商所依憑,利用何窮已。
喜楫通九夷,乘風超萬里。
初唯見平相,漸得悟深理。
儻可覓蓬萊,當從赤松子。
分類:
《觀海》釋文珦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海》是宋代釋文珦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自古以來,南海和北海互相分隔,波瀾壯闊。南海廣闊無邊,水勢浩渺。它們的容量廣大,展現出無邊無際的氣勢。一眼望去,匯聚了百川的奔流,東方有扶桑之號,西方則被稱為蒙汜。陽光照耀下,海水泛起明亮的光輝,漂浮在天空中,忘卻了時間的界限。神靈安放在這里,魚鱗和貝殼安定不動。虛幻的海市樓臺如影隨形,珍珠的光芒照亮了深海的沙洲。漁民和商人依靠海洋生活,充分利用了其中的資源。他們歡喜地劃船越過九夷之地,順風航行萬里。起初只是看到了平靜的海面,漸漸地領悟到其中深奧的道理。如果能夠找到蓬萊仙島,當然要跟隨著赤松子一同前往。
詩意和賞析:
《觀海》這首詩詞以壯麗的海洋景象為背景,表達了對大海的敬畏和贊美之情。作者運用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將海洋描繪得遼闊無垠、神秘莫測,展現了海洋的壯麗和深遠意義。詩中描述了海洋的浩渺氣勢、神秘的景觀以及人類對海洋的利用和探索。
詩人通過對海洋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的景仰和虛幻的仙境的向往。他將海洋比喻為兩儀相分的粵波,形容海洋的無邊無際。他提到東方的扶桑和西方的蒙汜,暗示海洋的廣袤和神秘。同時,他也表達了人類對海洋的利用和探索,漁商依靠海洋生活,喜楫通九夷,乘風超萬里,這些都展現了人類勇敢探索的精神。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細膩而生動的描繪,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壯麗的海洋之中。詩詞中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和夸張等,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同時,通過對海洋景象的描繪,詩人抒發了自己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傳遞了一種追求自由和無限可能的心境。
總之,《觀海》這首詩詞通過對海洋景象的描繪,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詩人以豪放的筆觸和豐富的意象,塑造了壯麗的海洋景象,使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力和無窮魅力,同時也讓人們思考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和對自然的敬畏。這首《觀海》這首詩是宋代釋文珦創作的,通過對海洋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大海的敬畏和贊美之情。詩詞以壯麗的海洋為背景,描述了海洋的廣闊無邊、波瀾壯闊的景象,以及海洋中蘊含的神秘和無限可能性。詩人通過豐富的意象和比喻,描繪了海洋的浩渺氣勢、神靈的安放以及漁商利用海洋資源的場景。詩詞中運用了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描寫更加生動有力。整首詩詞展示了自然的偉力和人類對自然的敬畏,同時也體現了人類勇往直前、不斷探索的精神。
“涵渟昭體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hǎi
觀海
yuè zì liǎng yí fēn, míng bō cháng zhū shuǐ.
粵自兩儀分,溟波長諸水。
hán tíng zhāo tǐ liàng, hàng yàng wú yá sì.
涵渟昭體量,沆瀁無涯涘。
yī mù dàn chōng róng, bǎi chuān jìng shū wěi,
一目但浺瀜,百川競輸委,
dōng wén hào fú sāng, xī huò chēng méng sì.
東聞號扶桑,西或稱蒙汜。
yù rì yáng míng huī, fú tiān wàng biǎo lǐ.
浴日揚明輝,浮天忘表里。
shén líng diàn jué jū, lín jiè ān yōu zhǐ.
神靈奠厥居,鱗介安攸止。
shèn qì chéng lóu tái, zhū guāng yào chí zhǐ.
蜃氣成樓臺,珠光耀坻沚。
yú shāng suǒ yī píng, lì yòng hé qióng yǐ.
漁商所依憑,利用何窮已。
xǐ jí tōng jiǔ yí, chéng fēng chāo wàn lǐ.
喜楫通九夷,乘風超萬里。
chū wéi jiàn píng xiāng, jiàn dé wù shēn lǐ.
初唯見平相,漸得悟深理。
tǎng kě mì péng lái, dāng cóng chì sōng zǐ.
儻可覓蓬萊,當從赤松子。
“涵渟昭體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