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西畔曾相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橋西畔曾相逢”全詩
石如虎距松如龍,風云變化多靈蹤。
有僧托此憩寂寞,心與境會無塵容。
記得當年采秀於天臺萬八千丈之深峰,石橋西畔曾相逢。
分類:
《為山僧作松石歌》釋文珦 翻譯、賞析和詩意
《為山僧作松石歌》是宋代僧人釋文珦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一片石和一株松樹為主題,通過對它們的描寫和比喻,表達了自然界的變化無常和僧人超脫塵世的境界。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片石,一株松。
石如虎距松如龍,
風云變化多靈蹤。
有僧托此憩寂寞,
心與境會無塵容。
記得當年采秀於天臺
萬八千丈之深峰,
石橋西畔曾相逢。
這首詩詞通過石和松的對比,表達了它們各自獨特的氣質和形象。石猶如虎,有著威武勇猛的特點,而松則如龍,展現出威嚴和神秘感。作者通過描繪它們的特點,傳達了大自然變幻莫測的風云變化,以及生命力的靈動與不可捉摸。
在這片石和這株松的陪伴下,有一位僧人在此休憩,享受寧靜與孤獨。這位僧人的心與所處的環境相得益彰,達到了無塵無垢的境地。這種寂靜與超然的境界與自然界的變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僧人與塵世的分離。
最后兩句提到了作者在天臺山的經歷,當年他在那里采集美景,曾經在石橋的西側與某人相遇。這種回憶和插入的情節,增加了詩意的層次和韻味。
這首詩詞通過石和松的形象描繪,以及與僧人的關聯,表達了自然界的變幻無常和僧人超脫塵世的境界。同時,通過作者的回憶和情節的插入,也增添了詩詞的情感和故事性。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宋代文學中常見的山水意境和佛教思想,給人以深遠的意蘊和思考。
“石橋西畔曾相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èi shān sēng zuò sōng shí gē
為山僧作松石歌
yī piàn shí, yī zhū sōng.
一片石,一株松。
shí rú hǔ jù sōng rú lóng, fēng yún biàn huà duō líng zōng.
石如虎距松如龍,風云變化多靈蹤。
yǒu sēng tuō cǐ qì jì mò, xīn yǔ jìng huì wú chén róng.
有僧托此憩寂寞,心與境會無塵容。
jì de dāng nián cǎi xiù yú tiān tāi wàn bā qiān zhàng zhī shēn fēng, shí qiáo xī pàn céng xiāng féng.
記得當年采秀於天臺萬八千丈之深峰,石橋西畔曾相逢。
“石橋西畔曾相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