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嘆秋已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嘆秋已徂”全詩
我亦辭社燕,茫茫焉所如。
君詩夏方早,我嘆秋已徂。
食物風土異,衾裯時節殊。
荒草滿田地,近移江上居。
八日復切九,月明侵半除。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酬樂天早夏見懷》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樂天早夏見懷》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庭院中的柚樹結滿了果實,燕子的巢里卻沒有孵化的雛鳥。我也告別了社交的燕子,茫茫然不知去向。你的詩中寫到夏天剛剛開始,而我則感嘆秋天已經過去。食物和風土都不同,被褥的季節也不同。田地里長滿了荒草,我近來住在江邊。八號又變成了九號,明亮的月光漸漸消退了一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元稹和朋友樂天在夏天相見時的情景。詩人觀察到庭院中的柚樹結滿了果實,但燕子的巢中卻沒有孵化的雛鳥,這使他產生了某種離散和無所歸的感覺。他感慨地說,樂天的詩中描繪的是夏天的早晨,而他自己卻感嘆秋天已經過去,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他還提到了食物、風土和居住環境的差異,以及時間的推移。整首詩情緒低迷,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之情。
賞析:
《酬樂天早夏見懷》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之感。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繪柚樹和燕子的對比,表達了詩人自身的離散和彷徨。詩人對時間的敏感和對季節變遷的感慨,使詩中的情緒更加深沉。同時,詩人對食物、風土和居住環境的描述,突出了他與樂天的不同處境和境遇。整首詩以細膩的情感和樸素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思考和感慨,給人以深思之感。
“我嘆秋已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lè tiān zǎo xià jiàn huái
酬樂天早夏見懷
tíng yòu yǒu chuí shí, yàn cháo wú sù chú.
庭柚有垂實,燕巢無宿雛。
wǒ yì cí shè yàn, máng máng yān suǒ rú.
我亦辭社燕,茫茫焉所如。
jūn shī xià fāng zǎo, wǒ tàn qiū yǐ cú.
君詩夏方早,我嘆秋已徂。
shí wù fēng tǔ yì, qīn chóu shí jié shū.
食物風土異,衾裯時節殊。
huāng cǎo mǎn tián dì, jìn yí jiāng shàng jū.
荒草滿田地,近移江上居。
bā rì fù qiè jiǔ, yuè míng qīn bàn chú.
八日復切九,月明侵半除。
“我嘆秋已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