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前不換舊時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依前不換舊時首”全詩
演若達多再得頭,依前不換舊時首。
無不無,有不有,有無不到休開口。
拈槌豎拂有誰知,逐跡尋臊真獵狗。
分類: 十二時
《十二時歌》釋印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二時歌》是宋代釋印肅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雞鳴丑,飛空著地波波走。
黎明時分,雞鳴報曉。黃昏時,雞飛落地,撲撲而行。
演若達多再得頭,依前不換舊時首。
時光如流水般流轉,再一次演繹,頭部依然與過去相同。
無不無,有不有,有無不到休開口。
有些東西存在,有些不存在,有無之間無法言說。
拈槌豎拂有誰知,逐跡尋臊真獵狗。
拈起槌子,豎起拂塵,只有獵狗才能真正了解其內涵。
詩意和賞析:
《十二時歌》通過描繪雞鳴丑的景象,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物質世界的無常性。詩中的雞鳴丑象征了時間的循環,黎明和黃昏的交替。作者通過描述雞飛落地的動作,強調了時間的流轉和不可逆轉性。
詩中的“演若達多再得頭,依前不換舊時首”表達了時間的重復和循環,盡管各個時段的頭部相同,但時間仍然前進,不會停滯。這種循環與變化的關系也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幻。
接下來的幾句“無不無,有不有,有無不到休開口”表達了存在和不存在的邊界模糊,無法準確描述。這種語言的模糊性和開放性,呼應了人們對于現實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局限性,也體現了禪宗思想中對于言語的否定和超越。
最后兩句“拈槌豎拂有誰知,逐跡尋臊真獵狗”揭示了尋求真理和理解世界的困難。只有真正的獵狗才能通過嗅覺追蹤并找到真相,而一般人無法完全理解其中深意。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象征意味的語言,描繪了時間的循環和世界的無常性,反映了禪宗思想中對于現實和言語的審視,引發讀者對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依前不換舊時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èr shí gē
十二時歌
jī míng chǒu, fēi kōng zhe dì bō bō zǒu.
雞鳴丑,飛空著地波波走。
yǎn ruò dá duō zài dé tóu, yī qián bù huàn jiù shí shǒu.
演若達多再得頭,依前不換舊時首。
wú bù wú, yǒu bù yǒu,
無不無,有不有,
yǒu wú bú dào xiū kāi kǒu.
有無不到休開口。
niān chuí shù fú yǒu shéi zhī,
拈槌豎拂有誰知,
zhú jī xún sāo zhēn liè gǒu.
逐跡尋臊真獵狗。
“依前不換舊時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