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只一真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唯只一真心”全詩
遂成十法界,六道輪回自障礙。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靈從何來,圣亦何在。
拄杖敲時灶墮摧,一片虛明絕中外。
分類:
《偈頌二百零五首》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偈頌二百零五首》
唯只一真心,三緣坐斷誰升沉。
遂成十法界,六道輪回自障礙。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靈從何來,圣亦何在。
拄杖敲時灶墮摧,一片虛明絕中外。
中文譯文:
只有一顆真正的心,三緣束縛使人難以升騰或沉淪。
于是形成了十個法界,六道輪回成為自身的障礙。
不見一個法門即為如來,方能稱為觀自在。
見到怪異的事情不感到奇怪,那種奇怪的自然會破壞自己。
靈性從何而來,圣賢又在何處。
當敲擊拄杖的時候,灶臺倒塌而毀,一片虛明遍及內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釋正覺所作的《偈頌二百零五首》中的一首。詩中探討了人的內心世界以及人與法的關系。詩詞以佛教的思想為基礎,通過表達一顆真正的心對于個體修行的重要性。作者在詩中提到了三緣,指的是欲望、嗔恨和無知,這些束縛了人們的心靈,使其難以超越輪回的限制。
詩中提到的十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十個境界,從最低的地獄界到最高的佛界。六道輪回則表示人們在生死輪回中不斷受苦,自身也成為了超越輪回的障礙。
詩人通過強調不僅要看到具體的法門,還要認識到其中蘊含的佛性,才能真正成為觀自在的修行者。同時,詩中也表達了見怪不怪的心態,認為奇異的事情并不足為奇,而是那種奇異的心態會破壞個體的修行。
最后幾句以寓言的形式表達了人與法的關系,拄杖敲擊灶臺,灶臺倒塌而毀,象征著個體內心的覺悟與超脫,一片虛明則代表超越了內外的境界。
這首詩詞通過佛教的哲學思想,探討了人的內心世界與修行之間的關系,強調了修行者需要具備的真正的心態和覺悟。它在簡潔的語言中傳達了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唯只一真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偈頌二百零五首
wéi zhǐ yī zhēn xīn, sān yuán zuò duàn shuí shēng chén.
唯只一真心,三緣坐斷誰升沉。
suì chéng shí fǎ jiè, liù dào lún huí zì zhàng ài.
遂成十法界,六道輪回自障礙。
bú jiàn yī fǎ jí rú lái, fāng dé míng wéi guān zì zài.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jiàn guài bù guài, qí guài zì huài.
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líng cóng hé lái, shèng yì hé zài.
靈從何來,圣亦何在。
zhǔ zhàng qiāo shí zào duò cuī, yī piàn xū míng jué zhōng wài.
拄杖敲時灶墮摧,一片虛明絕中外。
“唯只一真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