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僧非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非僧非俗”全詩
非天非人,非僧非俗。
南北東西莫我尋,長短方圓莫我測。
牛飲星河,兔眠月窟,徹底靈明破昏塞。
末山超拔兮頂相不形,鐵磨變通兮舌頭無骨。
分類:
《偈頌二百零五首》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二百零五首》是宋代釋正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是心,不是物。
非天非人,非僧非俗。
南北東西莫我尋,長短方圓莫我測。
牛飲星河,兔眠月窟,徹底靈明破昏塞。
末山超拔兮頂相不形,鐵磨變通兮舌頭無骨。
詩意:
這首詩詞以一種極為抽象和哲學的方式表達了釋正覺對于世界本質和人生境界的思考。詩中作者試圖以對比和排除的方式來描述這個世界及自我的性質,表達出一種超越常規認知和規律的境界。
賞析:
詩的開篇以否定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于世界的探索,強調了其超越一切存在形式的本質。作者通過排除和否定的手法,將心、物、天、人、僧、俗等一切存在形式都排斥在外,以表現出一種超越世俗的境界。
接著,詩中運用了南北東西、長短方圓等對立的詞語,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對于世界無限性和復雜性的感悟。這里的南北東西、長短方圓都代表了一切存在的方向和形式,而作者則表示無法尋找到它們的蹤跡,無法測量它們的大小和形狀,從而表達了一種對于世界無法準確捕捉和定義的認識。
在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述牛飲星河、兔眠月窟的情景,作者借用了動物的形象來表達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牛喝星河,兔子睡在月亮的窟窿里,彰顯了作者對于天地間種種奇特景象的體悟,并以此徹底揭示出靈明超越塵世昏暗的特質。
最后兩句詩以末山超拔和鐵磨變通的比喻,強調了作者自身境界的超越性和轉化能力。末山超拔表示作者的精神超越了一切塵世束縛,鐵磨變通則表明作者的智慧和領悟力具有無限的變化和適應性。舌頭無骨則暗示著作者不受限于言語的表達方式,具備了超越言語的境界。
整首詩詞通過抽象的表達和哲學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于世界本質和人生境界的深入思考和領悟,以及對于超越塵世的境界的追求。這種超越和解構的思維方式,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一種深邃而超越常規的詩意。
“非僧非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偈頌二百零五首
bú shì xīn, bú shì wù.
不是心,不是物。
fēi tiān fēi rén, fēi sēng fēi sú.
非天非人,非僧非俗。
nán běi dōng xī mò wǒ xún, cháng duǎn fāng yuán mò wǒ cè.
南北東西莫我尋,長短方圓莫我測。
niú yìn xīng hé, tù mián yuè kū,
牛飲星河,兔眠月窟,
chè dǐ líng míng pò hūn sāi.
徹底靈明破昏塞。
mò shān chāo bá xī dǐng xiāng bù xíng,
末山超拔兮頂相不形,
tiě mó biàn tōng xī shé tou wú gǔ.
鐵磨變通兮舌頭無骨。
“非僧非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