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也能縱能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浩浩也能縱能橫”全詩
騎聲跨色,超眺越聽。
浩浩也能縱能橫,如如也能動能靜。
參飽叢林個樣人,取飯不問誰家甑。
佛云常乞是清規,一切食中斯正命。
分類:
《偈頌二百零五首》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二百零五首》是一首宋代僧人釋正覺所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一物長靈,十方普應。
騎聲跨色,超眺越聽。
浩浩也能縱能橫,如如也能動能靜。
參飽叢林個樣人,取飯不問誰家甑。
佛云常乞是清規,一切食中斯正命。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宏觀而又微觀的境界,以及對日常生活和修行的覺察和頌揚。詩中通過一系列的意象和比喻,描繪了一種超越物質和感官束縛的境界,強調了萬物相互關聯、普遍共應的法則。作者將這種境界與人們的行為和修行進行對比,強調了在平凡的日常中也能夠體現出這種超越狀態的可能性。
賞析:
《偈頌二百零五首》通過簡練而富有意象的語言,表達了釋正覺對于人與自然、人與修行的關系的思考和頌揚。詩中的“一物長靈,十方普應”表達了萬物之間的相互關聯和共通性,強調了宇宙間的一體性和普遍性。詩中的“騎聲跨色,超眺越聽”形象地描繪了超越物質和感官界限的境界,表達了對于超越凡俗束縛的追求。
詩中的“浩浩也能縱能橫,如如也能動能靜”表達了對于生活的靈活應對和修行的平衡態度。作者通過這句話告誡人們,無論是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還是面對內心的波動,都應該以平靜的心態去應對,保持內心的平衡與穩定。
詩中的“參飽叢林個樣人,取飯不問誰家甑”表達了對于修行者的肯定和贊美。無論修行者身處何處,都能夠隨緣而生活,不計較外在的條件和個人的得失。這種心態體現了修行者超越私欲的境界,以及對于一切眾生的慈悲心。
最后一句“佛云常乞是清規,一切食中斯正命”強調了在佛教修行中的清規戒律和對于食物的持慎重態度。這句話告誡人們,在飲食方面要謹守規定,以此維護身心的凈化和修行的正道。
總體而言,《偈頌二百零五首》通過簡潔而豐富的語言,以及意象和比喻的運用,表達了釋正覺對于人與自然、人與修行的思考和頌揚,呈現了一種超越物質和感官束縛的境界,并強調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體現這種境界的可能性。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于修行者的肯定和對于修行方式的指導,以及對于清規戒律和慎重飲食的重視。
“浩浩也能縱能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èr bǎi líng wǔ shǒu
偈頌二百零五首
yī wù zhǎng líng, shí fāng pǔ yīng.
一物長靈,十方普應。
qí shēng kuà sè, chāo tiào yuè tīng.
騎聲跨色,超眺越聽。
hào hào yě néng zòng néng héng, rú rú yě néng dòng néng jìng.
浩浩也能縱能橫,如如也能動能靜。
cān bǎo cóng lín gè yàng rén, qǔ fàn bù wèn shuí jiā zèng.
參飽叢林個樣人,取飯不問誰家甑。
fú yún cháng qǐ shì qīng guī, yī qiè shí zhōng sī zhèng mìng.
佛云常乞是清規,一切食中斯正命。
“浩浩也能縱能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