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月孤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心月孤圓”全詩
照中之虛,虛中之照。
不萌枝上鳥初惺,無影樹頭春不老。
垢衣權掛類中來,出門信手拈來草。
分類:
《偈頌七十八首》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偈頌七十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釋正覺
心月孤圓,義天洞曉。
照中之虛,虛中之照。
不萌枝上鳥初惺,無影樹頭春不老。
垢衣權掛類中來,出門信手拈來草。
譯文:
心中的月亮獨自圓滿,正義之天破曉。
照亮內在的虛空,虛空中照耀。
不久前的鳥兒初次鳴叫,沒有樹上的影子,春天永遠年輕。
穿著骯臟的衣服,權力掛在類別中產生,出門時信手拈來些草。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出自宋代佛教僧人釋正覺之手,以簡潔而深邃的語言表達了一種禪宗的境界。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繪,隱喻了一種內心的寧靜與洞悉。
首先,詩中的心月孤圓,暗示了內心的寧靜與完整。心如明亮的月亮一樣,自成一體,不受外界的干擾。而義天洞曉則表達了正義之道的啟迪與洞悟,意味著作者在修行中獲得了對倫理道德的深刻理解。
其次,照中之虛,虛中之照,表達了一種超越形相的境界。通過對虛空的觀照,可以洞察萬物的真相,從而達到超越世俗束縛的境界。作者借用虛照之間的相互關系,傳達了超越對立與二元的理念。
接著,詩中描述了鳥兒初次鳴叫和沒有樹上的影子,意味著詩人所感知的是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存在。這里的春天代表了永恒的生機與希望,不受時間的限制而永遠保持年輕。
最后,垢衣權掛類中來,出門信手拈來草,表達了一種超越物質與世俗的態度。垢衣代表了塵世的沉浸與束縛,而權力的掛起則暗示了對世俗權勢的超越。作者信手拈來的草象征著自然的純凈與簡單,顯示了一種無拘無束的心態。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練的文字描繪了禪宗思想中的境界和對人生的理解。通過對自然和人物的隱喻,詩人傳達了一種超越世俗束縛、洞悉生命本質的境地。這種深邃的禪意使得詩詞具有了超越時空的觸動力,引導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內心的寧靜。
“心月孤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qī shí bā shǒu
偈頌七十八首
xīn yuè gū yuán, yì tiān dòng xiǎo.
心月孤圓,義天洞曉。
zhào zhōng zhī xū, xū zhōng zhī zhào.
照中之虛,虛中之照。
bù méng zhī shàng niǎo chū xīng, wú yǐng shù tóu chūn bù lǎo.
不萌枝上鳥初惺,無影樹頭春不老。
gòu yī quán guà lèi zhōng lái, chū mén xìn shǒu niān lái cǎo.
垢衣權掛類中來,出門信手拈來草。
“心月孤圓”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