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不能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智不能知”全詩
一氣輕清,雙瞳冷碧。
蓮開夢覺,十方虛殞於一時;鯤蛻鵬摶,九萬里成乎一息。
物我普融,自他平出。
珠受色而不痕,劍揮空而何跡。
須更指響,彌勒閣開也許是重深;塵剎分身,普賢毛孔也初非迫窄。
分類:
《鄭成忠寫真求贊》釋正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鄭成忠寫真求贊》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釋正覺。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智慧無法理解,知識無法認知。一片輕靈的氣息,雙眼冷冽如碧。蓮花綻放于夢中覺醒,十方萬物在一瞬間消亡;鯤鵬蛻變,九萬里的距離在一息之間完成。物我相融,自我與他人平等。珍珠接受色彩卻不留痕跡,劍揮舞于虛空中又何留跡可尋。需要更多的指引聲音,彌勒閣也許是一片深邃;塵世的眾生分身,普賢的毛孔也并非被拘束狹窄。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超越凡俗、超越個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詩人意識到,智慧和知識無法完全理解和認知宇宙的奧秘和一切事物的本質。他描述了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息和冷靜的眼神,表達了超越塵世的清澈和冷靜。詩中的蓮花覺醒和十方萬物的消亡,以及鯤鵬蛻變和九萬里的距離在一息之間完成,都展示了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力量和境界。詩人認為,萬物都是相互融合的,自我與他人平等,沒有區別。珍珠接受色彩卻不留痕跡,劍揮舞于虛空,體現了物我相融、自由自在的境界。詩人呼喚更多的指引聲音,寄望著開啟深邃的彌勒閣;同時,他認為塵世的眾生并非被局限于狹窄的個體,普賢的毛孔也不受拘束。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智慧、知識、氣息、眼神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和超越個體的宇宙觀。詩人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宇宙奧秘的敬畏和對超越個體的追求。詩中的意象如蓮花、鯤鵬、珍珠和劍揮等,都蘊含著深遠的哲理和禪意。詩人視物我為普融,體現了一種超越個體的普遍和平等。詩詞中的意象和思想引發了讀者對宇宙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帶領人們超越日常的瑣碎和狹隘,追求更廣闊和深邃的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索。
“智不能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ng chéng zhōng xiě zhēn qiú zàn
鄭成忠寫真求贊
zhì bù néng zhī, shí bù néng shí.
智不能知,識不能識。
yī qì qīng qīng, shuāng tóng lěng bì.
一氣輕清,雙瞳冷碧。
lián kāi mèng jué, shí fāng xū yǔn yú yī shí kūn tuì péng tuán,
蓮開夢覺,十方虛殞於一時;鯤蛻鵬摶,
jiǔ wàn lǐ chéng hū yī xī.
九萬里成乎一息。
wù wǒ pǔ róng,
物我普融,
zì tā píng chū.
自他平出。
zhū shòu sè ér bù hén,
珠受色而不痕,
jiàn huī kōng ér hé jī.
劍揮空而何跡。
xū gèng zhǐ xiǎng,
須更指響,
mí lè gé kāi yě xǔ shì zhòng shēn chén shā fēn shēn, pǔ xián máo kǒng yě chū fēi pò zhǎi.
彌勒閣開也許是重深;塵剎分身,普賢毛孔也初非迫窄。
“智不能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