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癩馬系枯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癩馬系枯椿”全詩
寂而常動,不感而通,四方八面絕羅籠。
不下禪床,一喝耳聾,不妨游戲人事海中。
分類: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釋智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是宋代釋智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對寂靜和動蕩兩種狀態的對比,表達了禪宗的境界和修行的觀念。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寂釘不動,感而遂通,
癩馬系枯椿。
寂而常動,不感而通,
四方八面絕羅籠。
不下禪床,一喝耳聾,
不妨游戲人事海中。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禪宗修行中的兩種狀態,表達了人在修行中的境界和體驗。詩人描述了靜謐和動蕩兩種境況下的體悟,以及禪修對于個體的影響。
賞析:
詩詞開篇以“寂釘不動,感而遂通”描繪了禪修中的靜謐狀態。寂靜之中,人們能夠觸摸到內心深處的通透與智慧。然而,接下來的一句“癩馬系枯椿”則暗示了即使在寂靜之中,我們也可能會被外在的煩惱所困擾,如同一匹患有疥癬的馬被栓在了干枯的椿樹上。這種矛盾的描繪表達了修行過程中內外的對立和沖突。
接著,詩句轉向了另一種狀態:“寂而常動,不感而通,四方八面絕羅籠”。這里的“寂而常動”指的是內心保持安寧而外在環境卻在不斷變動。盡管外界環境紛繁無常,但修行者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與通透,不受外物所動。這種境界使得修行者擺脫了世俗的束縛,不再受到外界羅網的困擾,實現了靈性的自由。
最后兩句“不下禪床,一喝耳聾,不妨游戲人事海中”則表達了修行者不再被禪床所限制,而是能夠在紛繁的人世間游戲人事。這并非是對修行的否定,而是指修行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內心的寧靜和自在,不被外界的喧囂所侵擾。修行者將境界提升到了一種超脫塵世的狀態,能夠在喧囂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自在。
這首詩詞通過對禪修境界的描繪,深入探討了禪宗修行的哲學思想和境界體驗。通過對靜與動、內心與外界的對比與結合,詩人將修行者的境界描述得淋漓盡致,展現了禪修的精神內涵和力量。
“癩馬系枯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qīng yī bǎi liù shí jiǔ shǒu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jì dīng bù dòng, gǎn ér suì tōng,
寂釘不動,感而遂通,
lài mǎ xì kū chūn.
癩馬系枯椿。
jì ér cháng dòng,
寂而常動,
bù gǎn ér tōng, sì fāng bā miàn jué luó lóng.
不感而通,四方八面絕羅籠。
bù xià chán chuáng, yī hē ěr lóng,
不下禪床,一喝耳聾,
bù fáng yóu xì rén shì hǎi zhōng.
不妨游戲人事海中。
“癩馬系枯椿”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