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然凝目引秋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肅然凝目引秋光”全詩
不好不離雖自肯,海山誰為說經王。
分類:
《天竺送僧之昌邑》釋智愚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天竺送僧之昌邑》是宋代釋智愚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肅然凝目引秋光,
帆過東溟白鳥行。
不好不離雖自肯,
海山誰為說經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壯麗的景象,詩人在天竺(指印度)目送一位僧人前往昌邑。他凝視著僧人漸行漸遠的背影,遠眺秋天的陽光,看著船只駛過遼闊的東海,白鳥在空中飛翔。雖然這位僧人要離開,但他自愿追隨佛法,放下世俗的束縛。詩人感嘆這位僧人的決心和奉獻精神,將他比作一個傳播佛法的王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意境深遠的語言,展示了佛教的精神追求和僧人的舍己奉獻。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而富有畫面感,通過帆船和白鳥的形象,詩人將僧人的離去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突顯出佛教信仰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而“不好不離雖自肯”一句,則表達了僧人對佛法的堅定執著,不論境遇好壞,他都愿意舍棄世俗的欲望,全心投入佛法修行。最后兩句“海山誰為說經王”,則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的贊美,將他比作一位傳播佛法的王者,強調了僧人的崇高地位和使命。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對佛教精神的贊美和對僧人奉獻精神的敬佩。同時,通過對離別的描寫,也表達了對世俗欲望的超越和追求內心寧靜的追求。整首詩詞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啟發,展現了佛教哲學中的智慧和人生的意義。
“肅然凝目引秋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iān zhú sòng sēng zhī chāng yì
天竺送僧之昌邑
sù rán níng mù yǐn qiū guāng, fān guò dōng míng bái niǎo xíng.
肅然凝目引秋光,帆過東溟白鳥行。
bù hǎo bù lí suī zì kěn, hǎi shān shuí wèi shuō jīng wáng.
不好不離雖自肯,海山誰為說經王。
“肅然凝目引秋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