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險阻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能險阻登”全詩
不為艱危迫,誰能險阻登。
寒機與舂應,村誦隔溪聽。
絕枯觀滄海,海平峰上層。
分類:
《避地李山》舒岳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避地李山》是宋代舒岳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避地李山
山居的門早已關閉,雪后樹木仍然郁郁蔥蔥。
不為困難和危險所迫,誰能登上險峻的山峰。
在嚴寒的氣候里,鋤禾與打谷相應和。
村莊的誦讀聲隔著溪流傳來。
放眼望去,觀察到枯萎的景象與廣袤的海洋。
海平線上層疊著峰巒。
詩意與賞析:
《避地李山》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山居的景象。舒岳祥以簡練的語言表達出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首句"山居的門早已關閉,雪后樹木仍然郁郁蔥蔥",展現了山居的安寧與寂靜。這里的"門"象征著與塵世的隔絕,同時也隱喻著詩人內心的寧靜。雪后的樹木猶如披上了一層新的綠裝,生機盎然,展示了自然界的美麗與生命的頑強。
接下來的兩句"不為困難和危險所迫,誰能登上險峻的山峰",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卓越和突破困境的渴望。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暗示了攀登險峻山峰的艱難與困苦,同時也呼應了人生中面臨的挑戰和艱難。
第三句"在嚴寒的氣候里,鋤禾與打谷相應和",通過農耕的景象來描繪生活中的辛勤勞作與相互配合。這句表達了詩人對于勤勞和默默奉獻的贊賞,并以此來反襯自然界中的寧靜。
接下來的兩句"村莊的誦讀聲隔著溪流傳來",展示了山居的寧靜與與世隔絕的境遇。村莊的誦讀聲通過溪流傳來,將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融合在詩中。
最后兩句"放眼望去,觀察到枯萎的景象與廣袤的海洋",通過枯萎的景象與海洋的壯麗相對比,表達了生命的起伏與廣闊。觀察到枯萎的景象意味著詩人對于歲月流轉和生命變遷的感慨,而海洋的廣袤則象征著人生的無限可能。
整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追求和對于生命的思索。同時,詩詞運用簡練的語言,以寥寥數語勾勒出山居的景象,呈現了一幅清新自然、意境深遠的畫面。
“誰能險阻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 dì lǐ shān
避地李山
shān jū mén zǎo bì, xuě hòu shù zhòng qīng.
山居門早閉,雪后樹重青。
bù wéi jiān wēi pò, shuí néng xiǎn zǔ dēng.
不為艱危迫,誰能險阻登。
hán jī yǔ chōng yīng, cūn sòng gé xī tīng.
寒機與舂應,村誦隔溪聽。
jué kū guān cāng hǎi, hǎi píng fēng shàng céng.
絕枯觀滄海,海平峰上層。
“誰能險阻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