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拙是兼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巧拙是兼非”全詩
至道光懷古,周通隱圣機。
清天何物性,濁地故相依。
修煉真堪惜,疏慵有順違。
分類:
《緣識》宋太宗 翻譯、賞析和詩意
《緣識》是宋代皇帝宋太宗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緣識
伏藏終不見,巧拙是兼非。
至道光懷古,周通隱圣機。
清天何物性,濁地故相依。
修煉真堪惜,疏慵有順違。
譯文:
隱藏的緣分終究無法看見,巧妙和笨拙在某種程度上并存。
最高的道理昭示著古代圣賢的智慧,貫通了隱秘的奧妙。
純凈的天空有著怎樣的本性?濁浪所處的地面仍然相依相存。
修煉真正的道德是值得珍惜的,漫不經心和懶散卻違背了順應的原則。
詩意和賞析:
《緣識》這首詩詞以一種富有智慧和哲理的方式表達了人生中的一些深刻思考。通過對巧拙、道德修煉和天地之間的關系的描繪,這首詩詞探索了人與命運、人與道德之間的糾葛。
詩中的“伏藏終不見,巧拙是兼非”表明了命運或緣分的神秘性。無論是善巧還是笨拙,我們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這種隱藏的緣分讓人難以捉摸。
“至道光懷古,周通隱圣機”表達了作者對道德和智慧的渴望。通過追求至高無上的道德原則,我們能夠領悟古代圣賢的智慧,貫通隱藏的奧秘。
詩中的“清天何物性,濁地故相依”表明了天地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純凈的天空和混沌的地面相互依存,構成了宇宙的完整。這也可以被理解為人與環境、人與社會的相互關系。
最后兩句“修煉真堪惜,疏慵有順違”敦促人們珍惜真正的修煉。只有通過不懈地追求道德和智慧,我們才能與自己周圍的世界和諧共處。放任漫不經心和懶散的態度只會違背順應的原則,導致不利的后果。
總體而言,《緣識》通過對巧拙、道德修煉和天地之間相互關系的思考,提醒人們在人生中保持謙遜、珍惜真正的修行,并理解人與命運、人與道德之間的微妙互動。這首詩詞展示了宋太宗對人生智慧和哲學思考的深刻洞察。
“巧拙是兼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shí
緣識
fú cáng zhōng bú jiàn, qiǎo zhuō shì jiān fēi.
伏藏終不見,巧拙是兼非。
zhì dào guāng huái gǔ, zhōu tōng yǐn shèng jī.
至道光懷古,周通隱圣機。
qīng tiān hé wù xìng, zhuó dì gù xiāng yī.
清天何物性,濁地故相依。
xiū liàn zhēn kān xī, shū yōng yǒu shùn wéi.
修煉真堪惜,疏慵有順違。
“巧拙是兼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