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為鋤金動管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為鋤金動管寧”全詩
從教佩印榮蘇子,豈為鋤金動管寧。
尚有故人同一笑,何妨時俗忌偏醒。
君知濯濯東風柳,早晚飛花變綠萍。
分類:
《答叔剛見貽》孫應時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叔剛見貽》是宋代詩人孫應時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答復叔剛送來的貽物,
我辭別了家鄉,漂泊做客在鳳城。
我住在一座小樓里,書寫著蘭亭的景色。
我希望能夠像蘇子那樣得到榮耀和尊重,
但我并不像管寧那樣去追求功名利祿。
我仍然有一些故人和我一同歡笑,
無論時光如何變遷,這都無妨。
我希望你知道那東風輕輕拂過的柳枝,
早晚會飄落下一片片綠色的萍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孫應時的回答,答復了叔剛送來的貽物。詩人自述離開了家鄉,來到鳳城流落為客。他住在一座小樓中,通過書寫蘭亭的景色表達自己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和熱愛。他向叔剛表達了自己希望像蘇子那樣得到榮耀和尊重的愿望,但他并不愿意像管寧那樣為功名利祿而奮斗。他依然保有一些故人與他一同歡笑,無論時光如何變遷,這都無妨。最后,他以東風拂過柳枝和飄落的綠萍來暗示事物的變化和無常。
這首詩流露出詩人對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和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他追求心靈的自由和文化的陶冶,而不愿被世俗的追逐所困擾。他與故人共同歡笑,展現了他對友誼和情感的珍視。最后,通過描繪東風拂過柳枝和飄落的綠萍,詩人表達了事物變化無常的主題,呼應了人生的多變性和流動性。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友誼和自然的向往,展示了他對功名利祿的超然態度,以及對人生變幻無常的思考。
“豈為鋤金動管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shū gāng jiàn yí
答叔剛見貽
liú fù cí jiā kè fèng chéng, xiǎo lóu zài shū xiě lán tíng.
流復辭家客鳳城,小樓在書寫蘭亭。
cóng jiào pèi yìn róng sū zǐ, qǐ wèi chú jīn dòng guǎn níng.
從教佩印榮蘇子,豈為鋤金動管寧。
shàng yǒu gù rén tóng yī xiào, hé fáng shí sú jì piān xǐng.
尚有故人同一笑,何妨時俗忌偏醒。
jūn zhī zhuó zhuó dōng fēng liǔ, zǎo wǎn fēi huā biàn lǜ píng.
君知濯濯東風柳,早晚飛花變綠萍。
“豈為鋤金動管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