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封京信半題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封京信半題詩”全詩
不忍拈將等閑用,半封京信半題詩。
分類: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書樂天紙》元稹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書樂天紙》是唐代詩人元稹所作。詩中描述了在金鑾殿里發現一捆殘破的紙張,作者請求讓荊州的元判司也能一起分享這封信紙的快樂。作者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使用這些紙張,而是半封京信并在上面題詩,展示了他對這些紙張的珍重之情。
中文譯文:
金鑾殿里的書信紙殘破,
請賜與荊州的元判司。
不忍心輕率動用它們,
一半用于寫京信,一半題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書信紙為主題,表達了對文化和文字的珍重之情。金鑾殿是皇家的地方,而書信紙是用來書寫重要信息和命令的。作者在這樣尊貴的地方,發現了殘破的紙張,感到深深的惋惜。他并不想隨意使用這些紙張,而是將其視為寶貝般珍藏。他半封了信,意味著他并沒有完全展示這些紙張的價值,同時在紙張上題詩,顯示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和珍重。
通過描寫這一場景,詩人元稹表達了他對于文化遺產的尊重和不舍。在古代,紙張是寶貴的資源,而書信紙更是有著重要的使命。作者對這些紙張的節約和珍重之情,反映了他對文字和知識的敬畏感。同時,他通過在紙張上題詩,銘記了他與這些紙張的相遇,展示了他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整體來說,這首詩詞既表達了作者對于紙張資源的節約和珍重,也展現出他對文化和文學的熱愛。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于文字和知識的敬畏,以及對于書信紙的深情厚意。這首詩詞通過簡單的場景描繪,傳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價值觀,展示了他對文學藝術的追求和心靈追求。
“半封京信半題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lè tiān zhǐ
書樂天紙
jīn luán diàn lǐ shū cán zhǐ, qǐ yǔ jīng zhōu yuán pàn sī.
金鑾殿里書殘紙,乞與荊州元判司。
bù rěn niān jiāng děng xián yòng, bàn fēng jīng xìn bàn tí shī.
不忍拈將等閑用,半封京信半題詩。
“半封京信半題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